加入收藏
江苏民盟 > 专委会机构 > 经济工作委员会 > 正文
一面之缘的纪念
2017-09-29  来源:中国民主同盟江苏省委员会

——写给钟扬教授

     9月25日晚,一个不幸的消息在昆山民盟微信群中传遍,上海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西藏大学校长助理钟扬教授在内蒙古自治区遇车祸去世。这一天从早到晚昆山和上海都在下雨,晚上10时左右,窗外电闪雷鸣暴雨如注,躺靠在床上,没有多少睡意,刷着手机屏,看着一条条盟友们对钟教授的痛悼和缅怀,我陷入一种莫名的伤感中。我相信老天爷是有情的,它正是以连绵不断的雨水来表达对这位著名植物学家的悼念。这一夜睡得并不踏实,第二天醒来,脑中不时闪现的都是钟扬教授的音容笑貌。   我和钟扬教授的交集,和大多数昆山盟员及其他民主党派代表一样,缘于一场讲座,真正的一面之缘。一场讲座让我们认识了钟教授,拉近了和钟教授的距离,而钟教授的突然离世让我们措手不及,因为那场由昆山统战部、文广新局举办的讲座近在眼前——7月4日,才2个多月啊。我们民盟的盟友们是讲情义的,是有情意的,联合支部盟员贺婧第一个转发了文汇独家稿件,标题为《复旦大学教授钟扬车祸不幸去世,他倒在了为人类寻觅种子的路上》,普通支部盟员姜鸿卿转发了钟扬教授去世前不久在“一席”讲台的演讲《种子方舟》视频,盟市委办公室李军科长展示了钟教授来昆讲座时的信封亲笔签名,还有盟友们的真挚怀念……对一个学识渊博、德才兼备,为祖国的教育科学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的离世,我们盟员的同志表达了深深的敬仰和痛惜之情。   我找出了7月4日的笔记本,小本子上记了5页密密麻麻的字,再次翻阅,心里难以释怀黯然神伤的是主讲人已不在人世。记忆的镜头推回那天,记得讲座没有准时开讲,坐在后排的我看到一路风尘仆仆赶到昆山匆匆放下背包走上讲台的钟教授,他身材魁梧,脸庞方正,肩膀壮实,觉得他不太像教授,然而一开讲,语调不高,低沉浑厚却妙语连珠,收放自如。他演讲的题目是《知识分子的价值追求与责任担当》,“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知识分子?什么样的人能当科学家?如何培养学科带头人与专业骨干?什么是真正的创新?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这些有思考价值的现实话题,他以科学家的睿智,为师者的风趣,穿插自己在复旦和西藏的科研、教育的亲身经历,不枝不蔓,娓娓道来,使讲座不至于枯燥乏味,时常引来听者的会心一笑。他对知识分子是如此定义的:一是有广大的知识储备;二是有将知识转化为社会服务的能力;三是有批判性思维;四是要学会做。他说会跟老师上课抬杠的学生将来可能成为科学家。他认为学科带头人与专业骨干应该具有三大品质:创新、毅力和合作,他讲创新应该是颠覆性的,而合作是科研的最高境界。他谈了自己现在不在复旦大学招收博士生的原因,是因为如今的学生中约有四分之三是为了找工作才去读研、读博,他们中的不少人缺乏远大理想和人生目标,没有从事科育研究的热情,科技论文的写作没有系统训练,而且没有必要的时间和投入。对于孩子的教育,他提出分数不是衡量的标准,要发现孩子的能力,作为家长和老师不要打乱孩子的节律。   斯人已去犹忆影,我写此篇短文纪念一位只有一面之缘的科学家,是因为重温钟教授的讲座内容,是如此的振聋发聩,再次敲击我日渐庸常的心灵。钟教授援藏16年,采集四千万颗种子,播种未来的壮举,正是实践了他作为一个中国当代知识分子,一个科学家的价值追求与责任担当。“只要心在不断延伸,路就在不断向前延伸”,永远在路上,这就是钟扬教授的人生写照,他将自己53年的人生定格在追求科学真理、传播科学思想的路上,钟教授,您一路走好!                    民盟昆山市委职业教育支部 陶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