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江苏民盟 > 专委会机构 > 经济工作委员会 > 正文
读《闲来笔潭》有感
2016-08-03  来源:中国民主同盟江苏省委员会
  很久都不曾激动,很久都不曾感慨什么,但是,在阅读了原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吴官正同志的《闲来笔潭》之后,青春励志的心再一次被他那浓浓的百姓情节所唤醒,仿佛感受到夏日暴晒后的一天带来久违的冰清。一部《闲来笔潭》折射出了一个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高大身影;一部《闲来笔潭》映照出一个淡泊、旷达、清廉的高远心境。   他是自强自立的励志典范。在《岁月难忘》里,他追述了自己童年生活的凄苦和艰难的求学历程,给我的感触却是往常所没有的震撼。因为家贫,他的童年尝尽了人间的苦楚。饥饿一直困扰着他的童年生活。别人家孩子因摔破了碗丢在地上的饭食,母亲趁人没注意抓起来就塞到他的嘴里,幼小的他感觉到从来没吃过那么好的肉和饭了。一家人挤在长而窄的,破壁漏风的牛栏里,一到冬天,就成了他们一家人最为艰苦和难捱的季节。但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他却更加的奋发图强,勤奋苦读,1959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从清华大学毕业后,他从普通技术员干起,埋头苦干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一步一个脚印向上发展。吴官正同志身上的这种不畏艰苦、勇于拼搏的精神是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的。   他是质朴清廉的人民公仆。吴官正同志对群众至真至深的质朴情感,在书中的字里行间自然的流淌出来,他那种对百姓的关爱,对长辈的敬重,对父母的孝敬,对幼小的仁爱,可以直抵读者的灵魂深处。“想想下岗职工、生活困难的群众、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很是不安。”“要真心实意地为群众排忧解难,让群众话有处讲,理有处说,冤有处诉,事有处办。” 《十下鄱阳湖》、《两次发火》、《39瓶氰化钾》……吴官正同志的一喜一怒、一松一驰,皆与群众的冷暖息息相关。我想,在以民为本的今天,每一位身在官场的人,都应该向吴官正同志学习,站在百姓的角度去开展工作,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切切实实为百姓办一些实事、好事。   他是深谙为政之道的贤人长者。《闲来笔潭》虽然是吴官正同志离开领导岗位之后的闲来之作,但其中渗透着他从丰厚政治阅历中自然生发出来的政治智慧。他在《退后的心态》一文中说,“作为政治人物都有开头,有个好结局不容易。新老交替是自然现象……一个人上进不容易,便退下来并很快淡化,也是需要智慧和勇气的。”既在谈论政治也在谈论人生,进退之间尽显政治睿智与人生智慧;《山茶花开》,描绘的是一位带领百姓艰苦摸索,不断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女性乡党委书记的风采,反应出他对于基层年轻政治人才的期望;《盖茨辞职的启发》,对如何创造年轻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进行了阐述。这些文章都展现了吴官正同志宽阔的政治视野,体现了他高远深邃的政治立意,值得我们去深思。   他是博学多识的智慧学者。《闲来笔潭》内涵丰富,书中涉猎的范围很广,大事小事、古今中外无所不谈,比如《名声》里,他说“名声”应当属于精神范畴的东西,“真正的名声,不是沽名钓誉,更不能为名声而名声……”;《春水煮茶》里记述了他一生对生活和为人处世的感悟;《麻将婆博士》,十分调侃地用麻将戏说人生怪谈;《人老话多》,写自己的一位七十多岁老朋友的话多和啰嗦,还上说天文,下说地理,无所不谈,令他啼笑皆非。书中许多见解新鲜独到又有教育意义,名曰“闲”实则余味无穷,篇篇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高山仰止,景行行之。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作为一名基层公务员刚到这个新的岗位上,在这个时候读到《闲来笔潭》,我感到很庆幸,希冀着萃取智者的思想精华,照亮人生的漫漫长路。

民盟直属支部 刘旭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