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江苏省委员会
当前,我省各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还存在利用方式粗放,利用途径单一;收贮体系不全,产业基础薄弱;工程配套率低,处理能力不足;产业循环脱节,综合效益不高等问题。为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出如下建议:
一、抓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布局 尽快谋划“十三五”期间《秸秆综合利用产业规划》和《畜禽污染防治规划》,明确目标、重点和推进措施,引导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有序开展。通过种植业结构调整,在重点区域内,扩大蔬菜、园艺等高附加值的种植面积。合理规划建设秸秆电厂、收贮点、固体成型以及纤维素乙醇等项目,避免出现秸秆收购半径扩大、收集难度加大和原料成本上涨的不良局面。统筹发展农牧结合的生态畜牧业,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非禁养区,依据各地的土地承载能力、环境容量和消费需求,建设一批与土地肥料消纳量相配套的畜牧养殖小区,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实现从畜禽养殖业的规划布局、设施建设、投入品使用到污染处理的全过程控制管理。 二、建立多形式农业废弃物利用激励机制 实施贷款和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加大农业废弃物机械化还田作业及相关收集储藏运输机械的补贴力度,解决秸秆和畜禽粪便利用市场主体融资困难,减轻企业经济压力。各级财政应加大对规模畜禽养殖场沼气治理工程、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有机肥加工、畜禽粪便处理中心、秸秆“五化”利用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的补助力度,全面推进“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扶持模式。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扶持建设多形式、多层次、高效益的农业废弃物利用产业主体。实施末端产品补贴,全面推进秸秆产品、“三沼”产品按利用量为依据的补贴政策,吸引企业努力扩大农业废弃物利用量。 三、推进农业废弃物利用市场化、商品化 开展政府向经营性组织购买公益服务试点,利用政府采购手段,筛选技术先进、价格合理、服务体系健全的企业作为农业废弃物利用服务供应商,建立因地制宜、动态管理机制,做大做强农业废弃物利用产业。引导建立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产品市场机制,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将原料收购、秸秆打包、秸秆固化、沼气、沼液、沼渣等作为商品,采取政府指导定价,构建合理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产品价格机制,对使用沼液、沼渣为肥料的优质农产品实行优质优价和保护性措施,建立农业废弃物利用产品市场,不断延长生物链条,使农业废弃物利用与生态农业、高效农业结合发展。 四、进一步完善农业废弃物收贮利用体系通过招商引资和重点扶持,培育一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龙头企业,并发挥其带动作用。加快规划推进生物天然气、生物乙醇、食用菌、商品有机肥等农业废弃物规模利用项目,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逐步向工厂化、规模化、标准化、高效化和产业化的深度发展。健全完善以企业需求为龙头、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农民为基础的农业废弃物收集贮运体系,由乡(镇)、村统一部署和管理,因地制宜设立秸秆堆放点,扩大覆盖范围,解决草离田问题,避免“焚烧抛河”事件发生。推进农作物收割、捡拾打捆一机完成的秸秆收集方式,研究开发适用于农村小面积耕种、操作方便、性能可靠、使用安全的高效节能的秸秆收获机械。利用农户家前园后、闲置的拾边地储草,分散储存,统一收购,既提高农户收入,又减少秸秆收购的场地压力和消防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