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江苏民盟 > 专委会机构 > 经济工作委员会 > 正文
关于建设江苏“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实验区”的建议
2015-01-23  来源:中国民主同盟江苏省委员会

民盟江苏省委员会

小微企业虽然个体弱小,但数量庞大,是企业的主体。2014年11月底,我省拥有各类企业171.8万家,其中小微企业约170万家,占全部企业数量的98.5%,它们创造了江苏约40%的税收,50%的地区生产总值,60%的新产品和70%的就业岗位。但融资难是江苏小微企业成长的最大障碍。据调研,我省小微企业曾得到银行贷款的不足3%,大多企业基本靠自有资金或民间拆借艰难发展。从直接融资渠道看,目前的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和中小企业私募债试点等,由于门槛高,小微企业与此基本无缘。从间接融资渠道看,由于银行贷款大都基于质押,小微企业可抵押物少,信用基础薄弱,贷款出险率高等因素,也难以得到银行贷款。

为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难问题,建议借鉴台湾建立“信用保证基金+联合征信中心”制度的成功经验,探索建设“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实验区”,促进我省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加强顶层设计,政府强力推进 一是思想高度重视。应将这项事关百万小微企业生存发展,涉及千家万户安居乐业的系统工程,作为全省经济体制改革和民生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来抓,统一领导,整体规划,系统推进。二是改革贷款制度。调整政府支持企业思路、政策和服务模式,打破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制度,做好诚信企业培育、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顶层设计,实现企业信用信息融合共享和信用行为的联动反应。三是先试点后推广。鉴于全省小微企业面广量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是一个新生事物,可以先选择部分条件相对成熟、地方积极性较高的地区,省市联动先行先试,在摸索中积累经验,完善制度,为全面铺开奠定基础。 二、改革财政政策,撬动信用贷款 落实《国务院关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文件精神,放大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改革现有财政专项资金对少数企业实行补贴、奖励等一次性扶持的方式,设立由政府发起以支持小微企业和产业发展为主要目标,适度进行风险控制的非盈利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明确资金管理办法、管理机构、资金补充渠道、与合作银行风险分担比例等,在条件成熟时作为一项法定制度长期坚持,为那些担保物不足,但发展前景和信用行为良好的优秀小微企业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切实提高银行对小微企业信贷支持的积极性。 三、夯实信用基础,推动信息共享 信息完备、互联共享的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是建设“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实验区”的核心和基础。目前,我省相关部门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企业信用基础数据库,覆盖全省169.2万家企业、385.7万家个体工商户,并实现了40个省级部门和6个省辖市之间信用信息的互联共享,银行系统也建有独立的企业信贷征信数据库。政府相关部门、地区和金融机构应加强合作,打破行业壁垒和条块分割,推动全省企业金融信息和非金融信息之间的有机整合,构建覆盖全省、标准统一、信息完备、更新及时、为小微企业信用贷款量身定做的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帮助金融机构和风险池资金管理部门有效区分企业情况,进而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管控机制。 四、建立制度机制,营造诚信环境 加大信用体系建设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信用意识,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对信用程度较高的企业,加大贷款授信额度,并在政府采购、资质认定、行政审批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完善失信信息记录和披露制度,对失信企业由政府监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性惩戒,由金融、商业和社会服务机构等给予市场性惩戒,形成“一处失信、处处被动”的行政、市场和社会联防机制。充分发挥全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的中介龙头作用,带动信用评级机构和其他各类专业组织的发展,采取各种形式加强小微企业信用培训和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培训,在增强企业综合能力的基础上,引导中小企业重视自身信用建设,并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创建企业诚信文化,提高企业信用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