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关于由医保支付不孕不育症病因初筛部分费用的建议(集体提案)
2013-03-19 来源:中国民主同盟江苏省委员会
不孕不育是人口问题中的一种严重的生殖健康事件,也是有关民生的热点事件。据统计,所有育龄夫妇中的8%~12%在生育期有过某种形式的不育,将影响我国千万以上的人口。
不孕不育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疑难杂症,一般认为病因中男、女性不孕约各占40%,双方因素的占20%。病因涵盖女性的排卵障碍、盆腔病理、男性不育、免疫因素和不明原因不育五大类。对不孕不育原因的分析一直是社会和医疗界高度关注的问题。发病率升高位居第一位的原因是妇女婚姻和生育年龄的延迟。我省的生育状况和不孕不育的现状及趋势、年龄和病因的分布、治疗和预后的现状等问题,关系我省医疗卫生政策的制定。但由于我省对不孕不育的发病因素和构成缺乏系统的调查和分析,至今无法得到确切的数据和资料。也因为不孕不育诊疗缺乏规范,诊断不足和过度诊断的现象同时存在。
调研发现,江苏省人民医院生殖中心采用自行设计的一套不孕不育的病因初筛方案,对不孕不育的初诊人群的病因分布进行了分析。专家组在省内17个基层医疗单位的不孕门诊试点,对不孕不育的初诊夫妇进行精液常规检测、女性排卵监测、盆腔妇科检查和输卵管碘油造影的四步病因初筛检查,共有174429对夫妇接受筛查,初筛平均费用为1032.7元。初筛路径导出的诊断分类,排卵因素占1/4,盆腔因素接近1/2,男性因素占1/4,不明原因约占1/10。调研证明这个不孕不育病因初筛方案是切实可行、经济科学的临床路径,获得的关于不孕不育的病因构成数据是可靠、可信、合理的。
为科学、合理、规范地解决民众的生殖健康问题,应将不孕不育病因初筛纳入医保统筹范围。提出建议如下 :
一、规范不孕不育病因初筛,部分纳入医保范围
我省目前临床生殖医学的前沿技术发展很快,但关键是对数目庞大的不孕不育人群的医疗市场缺乏有效的管理,许多基层医疗单位缺乏规范的诊治不孕不育的机构和人员的基本训练。因为发病的人数巨大,治疗的利润较高,不规范的诊治导致大量的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的医疗行为,造成不孕不育夫妇的身心伤害,以及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浪费。应对不孕不育病因进行规范化初筛,不孕不育夫妇初次就诊时,应进行病史、性生活史、婚育史、家族史以及治疗史的采集和初步体检,并进行家庭、心理和经济情况的评估。继而按以下四步途径进行不孕不育症病因初筛:1、男方精液常规分析;2、女方排卵监测;3、盆腔双合诊和三合诊检查;4、子宫输卵管造影。四步检查完成后,按江苏省物价局规定的费用标准,初筛费用应在900至1200元人民币。建议我省将此类费用纳入到医保统筹范围。
二、规范不孕不育诊疗,实行分层付费
对不孕症的病因诊断和分类,目前临床应用比较混乱,如“衣原体感染”、“抗精子抗体阳性”,这样的诊断很不规范,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不孕症诊治的指南,在大量循证医学的支持下,对不孕不育症原因具初步诊断意义的检查项目包括:男性精液分析,女性排卵监测,输卵管通畅度,这些检查列为第一线的初筛。如检查的结果是无精症、持续无排卵或卵巢衰竭、输卵管梗阻或缺如,与不孕不育的结局直接有关,不经特殊治疗,不能怀孕。这类检查应该纳入初筛的检测。对抗精子抗体、支原体、子宫内膜检查等,这些检查项目与妊娠结局无直接关系,不宜作为初筛的检测项目。根据who的建议,对不明原因不孕的夫妇,应常规行诊断性腹腔镜检,这是一种较为昂贵的手术,一般不能满足初筛的条件,因此不纳入筛选范畴。
初筛方案费用标准平均为l000元,事实上在基层的各个门诊,平均的初筛费用没有超过这个标准。原因主要是有的不育夫妇因为第一、二步就能明确诊断,不需要将四步走完。初筛方案大大节约了病因诊断的成本,为广大基层群众所接受。对病因构成的分析,将对我省生殖健康的医疗干预策略提供很好的根据,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