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同盟南京师范大学委员会主委、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国家级教学名师汤国安教授,在紧张繁忙的科研的同时,多年来一直潜心教学,教书育人,为学校的本科教学工作做出突出贡献。
谢轶群同学,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地理信息系统专业2009级本科生, 于2011年经遴选进入学校“英才培养计划”项目,在汤国安教授的指导下,开展了针对嫦娥月表dem数据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研究效果。2012年6月,谢轶群同学就此研究成果应邀到在香港举行的国际学术会议geoinfomatics2012中做了报告。2013年1月,谢轶群同学的研究论文“crater detection using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hang’e-1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以第一作者在国际权威期刊《ieee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letters》发表。近年来,我国嫦娥系列探月卫星陆续发射并完成任务,成为我国航天技术进步的标志。月表数字高程模型(dem)是作为探月的重要数据成果之一亟待解译与分析。在这样的前提下撞击坑作为月表最为明显的特征之一,对研究月表演化过程、推断月球年龄及太阳系历史上的陨石群落等具有重要意义。2012年初,g. salamunićcar等更通过对人工及自动识别结果的融合做出了迄今最为详尽的月表撞击坑目录lu60645gt,共收录6万余撞击坑。然而,目前的方法仍存在效率较低或误识别率较高等缺陷。 汤国安教授领导的课题组,通过对撞击坑形态特征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识别方法,在多方面都取得了可喜进展,特别是在小型撞击坑的自动识别上,将时间复杂度降至了o(n)。通过与lu60645gt目录的对比,新方法在两个实验样区内还识别出了大量仍未收录的撞击坑,新撞击坑的数目比例达到了26.8%和37.5%,且新方法始终保持着低错误率。对于这一新方法,该领域专家g. salamunićcar也在信中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一成果对于今后继续开展月表dem相关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