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江苏民盟 > 专委会机构 > 经济工作委员会 > 正文
深切缅怀钱三强教授
2013-03-13  来源:民盟张家港市委 朱贻杰

我国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初的前三年,隔年呱呱落地了这三个并不寻常的男婴,他们名叫钱学森(1911-2009)、钱伟长(1912-2010)和钱三强(1913-1992)。后来都成为驰名中外的科学大师,并被已故周恩来总理誉为中国科技界的“三钱”。

但是,谁也没有料到,在“三钱”中,钱三强既是最后诞生的,也是最早仙逝的。谁也没有料到,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后,作为原子能事业开拓者的他,反被下放农村劳动。谁也没有料到,他和苏州才女何泽慧同在清华上学时,就被同学视为“天生一对”。谁也没有料到,别后七年的他们各在法、德两国深造时,就互写“25个单词的短信”情定终身。谁也没有料到,他的夫人何泽慧,也是被国际科学界誉为“中国居里夫人”。 钱三强生于1913年,原名钱秉穹(qióng),浙江湖州人。中共党员,核物理学家。父亲钱玄同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他少年时随父在北京生活,就读于蔡元培任校长的孔德学校。193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预科,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37年赴法国留学,师从(第二代)居里夫妇。1940年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1946年获法国科学院亨利-德 巴微物理学奖金。曾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导师,并获法兰西荣誉军团军官勋章。他和夫人何泽慧同被西方誉为“中国的居里夫妇”。他是我国发展核武器的组织协调者和总设计师,被称为“原子弹之父”,也是我国“两弹一星”元勋之一。他领导的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被称为“满门忠烈”。 1948年,钱三强和夫人学成后回国。他历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后为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长、所长,中科院学术秘书处秘书长,二机部(核工业部)副部长,中科院副院长兼浙江大学校长。1955年为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1956年参加中国第一次12年科学规划的确定,就在这次重大规划会议上,被周总理将他和钱学森、钱伟长赞誉为“三钱”。 晚年任中国科协副主席、名誉主席,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中国核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特邀顾问等。晚年的钱三强身体日衰,但他一直关心中国核事业的发展,强调不仅用于国防军工,还要服务于民,达到“强军利民”的目的。1992年他因病与世长辞,享年79岁。1999年国庆50周年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钱三强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表彰了这位科学泰斗的巨大贡献。 孔德学校,良好教育。父亲钱玄同思想开明,追求进步。为了培养钱三强,在他7岁时,送他进了由蔡元培、李石曾、沈尹默等北京大学教授们创办的,以法国哲学家的“姓”取名的子弟学校——孔德学校。这所开明的新式学校,除抓德、智、体“三育”外,还强调美育与劳动,对音乐、图画、劳作课也很重视。而且学校的师资力量较强、阵容整齐,老师们的水平足以胜任高中教学工作。可以说他在童年时代,就接受了进步思想的熏陶和良好的教育。 改名“三强” 寓意深刻 钱三强入读孔德学校(初中)时,年方13岁,在这美好的校园环境中,接受老师的教育,并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渐成为一个兴趣广泛的学生,对音乐、美术和体育都有两下。他是班级“山猫”篮球队的队员,他在比赛中的拼搏精神和集体意识,得到同学的一致好评。一次一个在家中排行老大,体质不如他又比较瘦弱的的同学给他写信,信中自称“大弱”,而称当时还叫“秉穹”的他为“三强”。这封信恰巧被秉穹的父亲看到后就问其原因,他说同学叫我‘三强’,是因我喜欢运动,身体强壮。其父听后连声叫好说:“我看这个名字起得好,但不能光是身体强壮,‘三强’还可以解释为立志争取德、智、体都进步。”这样在父亲的赞成和勉励下,“钱秉穹”就改名为“钱三强”了。 为人正直 敢讲真话 1957年,帮助全党整风的“大鸣大放”运动开始。有人奉命来找钱三强和钱学森,征求他们的意见。钱三强说:“学森刚从美国回国不久,对情况不够了解,就不谈什么意见吧”。他是给钱学森挡驾了,但他则坦率地说,法国和苏联科学院的具体工作,都是由科学家征求各方面的意见,自己来制订计划和管理,领导部门在一般情况下不大过问。他建议:“中国应该借鉴法国、苏联在这方面的经验,改进体制,充分信任知识分子,让他们有职有权,业务和行政工作可以由科学家自己来负责,党的工作可以抓思想教育,协助科学家搞好工作。”他还具体说明:“如果体制上不好马上动,可以先选拔几位有才干的科学家到领导岗位上来,参加领导工作,这会很有力地推动科学事业的发展。”

他的正确意见却被某些人认为是要取消党的领导,是反党言论,要把钱三强划为右派。后来因得到毛泽东、周恩来和聂荣臻的保护,他才侥幸没有被戴上“右派分子”的帽子。

未受表彰,反遭下放。1964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5周年。半个月后的10月16日下午3点,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这声巨响让世界各国感到震惊、令我国人民扬眉吐气。这一天还是他51岁生日,作为核物理学家、原子能事业开拓者的钱三强,理应受到庆贺和表彰,但在当天晚上7时,却遭到某些权力人士的对他的批判。三天后的10月19日,他就被下放到河南农村,参加“四清”运动。后来召开的庆功表彰大会,当然就没有他的身影了。

在核物理学界,提起能与钱三强并肩战斗的女科学家,人们自然就想到他的夫人何泽慧。她就是我国第一位物理学女博士、中科院第一位女院士、中国第一代核物理学家、中国著名的物理学家,被国际科学界誉为“中国居里夫人” 何泽慧1914年出生于苏州的“灵石何寓”大宅院,当时何家的祖籍在山西灵石声名显赫。1932年,何泽慧从外祖母创办的苏州振华女校高中毕业后,才女以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1936年,当年入学的28人只有10人毕业,其中她和钱三强名列第一和第二。后来她去德国、钱三强赴法国深造。 1943年德法两国恢复通邮,在德国学有所成的何泽慧,从友人处得知钱三强情况后,才给相别7年后的钱三强写了一封信。由于两国是交战国,信既不能封口,还限用25个单词写短信。信的内容是:问他是否还在巴黎,如可能,代她向家中的父母写信报平安。经过两年的通信,1945年,32岁身在法国的钱三强终于鼓起勇气,向远在德国的何泽慧发出了25个单词的求婚信:“经过长期通信,我向你提出结婚的请求。如能同意,请回信,我将等你一同回国。”不久,他终于在忐忑不安中,等到了何泽慧的回信:“感谢你的爱情。我将对你永远忠诚。等我们见面后一同回国。”

1940年,在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技术物理系获得弹道学博士的她,又转为研究核物理学,1945年与他同一核学科的何泽慧由德来法和他结婚,由“天生一对”成为“科学伴侣”。他们共同走进巴黎大学镭学研究所居里研究室。从做导师的学生到得力的助手,再成为著名的科学家。后又在研究铀核三裂变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被导师约里奥向世界科学界推荐。不少西方国家的报纸刊物刊登了此事,并称赞“他们发现了原子核新分裂法”,被誉为“中国的居里妇”。同年,法国科学院还向钱三强颁发了物理学奖。

回忆我早年在家乡江苏省如皋师范附属小学上学时,只知道科学家是受人尊敬的。在如皋中学念初中时,看到在数理化课本中有许多外国科学家的名字,心里想怎么没有中国的呢?后去江苏省泰州中学读高中时,物理老师首次上课时就提到,中国也有上述几位,分别是从交通大学和清华大学毕业后去国外深造的科学家。老师讲到力学章节,特别赞誉和敬佩前两位大师。再讲到电学部分的原子结构时,就特别推崇钱三强和何泽慧两位科学家,说他们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当时担任班学习委员和英语课代表的我,听了非学激动,还想兼任物理课代表,后被班主任劝阻未成。但我就暗下决心,毕业时一定要报考著名工科大学和选择电类系别,后来我如愿地在1955年应届被“交通大学”电力系录取和选读电气化专业。

毕业工作后,我在专业技术和教学上,“既平凡做人、又实在做事”,得到有关领导支持和专业同事认可,但在大师面前只是“凡人小事”。然而我对“三钱”的敬仰由来已久,在“科学家要为科学服务,而科学更要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光辉思想照耀下,尽职尽力地工作到直至退休。

如今尚能发挥余热的古稀晚辈,前年和去年曾撰文深切缅怀前两位大师的百年诞辰,今年又值钱三强教授的百年诞辰,特撰此文略表对大师的瞻仰和缅怀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