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江苏民盟 > 专委会机构 > 经济工作委员会 > 正文
卓越的奇才钱伟长先生
2012-11-12  来源:民盟常熟市委

 

今年是著名科学家钱伟长诞辰100周年。钱伟长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中国民主同盟的卓越领导人,在科学研究和教育领域享有世界声誉。品味其人生,缅怀其事迹,对我们颇有教益。

 

曲折的求学经历

 

钱伟长191210月出生于无锡鸿声乡七房桥村的诗书家庭。起先,他就学于七房桥小学,后来因家乡失火,他又陆续进过荡口镇的三所小学,学习时断时续。13岁,他来到了无锡,先后在荣巷公益学校、县立初中、国学专修学校读书。16岁,父亲病逝,随钱穆在苏州读苏高中。学习到了数理化和西洋史。

 

钱伟长文史成绩优异,18岁那年高考在报考大学时,被清华、交通、浙江、武汉、中央五所名牌大学同时录取,以中文和历史两个100分的成绩进入了清华大学历史系。钱伟长在中学时属于“偏科生”,在数理上一塌糊涂,物理只考了5分,数学、化学共考了20分,英文因没学过是0分。“九一八”事变后,钱伟长决定要转学物理以振兴中国,系主任吴有训一开始拒绝其要求,后被其诚意打动。钱伟长也通过勤奋学习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毕业时,他成为了物理系中成绩最好的学生之一。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研究院,获高梦旦奖学金,跟随导师吴有训做光谱分析。1937年北平沦陷后在中学任教近一年,1939年赴昆明在西南联合大学讲授热力学。1940年考取中英庚款会的公费留学生,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跟随导师辛吉研究,用50天时间完成论文《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发表于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的60岁祝寿文集内,爱因斯坦看后,感叹这位中国青年解决了困扰他多年的问题。此文奠定了钱伟长在美国科学界的地位。1942年他获多伦多大学博士学位。1942年,在美国与钱学森、林家翘、郭永怀一起,在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教授指导下从事航空航天领域的博士后研究工作,参加火箭和导弹实验,并发表了世界上第一篇关于奇异摄动的理论,被国际上公认该领域的奠基人。钱伟长、钱学森、郭永怀这几个人常说,将来我们一定要回去办一个比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还要好的大学,让美国人到中国来留学。

 

 

多向的科研成就

 

钱伟长先生兴趣非常广泛,在许多领域都有独到的研究。

 

19311935年,和同学顾汉章测定北京地区大气电参数。19351939年,在吴有训指导下做稀土元素等的光谱分析x光衍射,在黄子卿指导下研究溶液理论;19401941年,在加拿大和导师辛格合作研究板壳的内禀理论,这项研究在板壳理论中开创了新的方向,受到国际学术界的重视。19411942年,研究雷达波导管内的电抗、和a.温斯坦(weinstein)合作研究固支受拉方板的振动;19431946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及喷射推进研究所,在冯•卡门领导下研究火箭弹道、火箭的空气动力学设计、气象火箭、人造卫星轨道、气阻损失、降落伞运动、火箭飞行的稳定性、变扭率的扭转、超音速对称锥流等问题。19461957年,研究圆薄板大挠度的摄动解和奇异摄动解、润滑理论、压延加工、连续梁、扭转问题、建筑史、扁壳跳跃和方板大挠度问题。19571976年,没有能够发表文章,仍从事飞机颤振、潜艇龙骨设计、化工管板设计、氧气顶吹的转炉炉盖设计、大型电机零件设计、高能电池、三角级数求和,以及变分原理中拉格朗日乘子法的研究;19771990年,从事环壳理论、广义变分原理、有限元、中文信息处理、薄极大挠度、管板、断裂力学、加筋壳、穿甲力学、三角级数求和等方面的研究。

 

  他还对中文信息处理作出重要贡献。他担任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理事长,1984年他提出汉字宏观字形编码,简称“钱码”。1986年,在国家标准局组织的全国第一届汉字输入方案评测会上,在34种方案中,“钱码”被评为a类方案,单人输入速度第一。并在同一年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有人说,钱伟长太全面了,他在科学、政治、教育每个领域取得的成就都是常人无法企及的。钱伟长见到记者时仍然在强调他不变的那句话,“我没有专业,国家需要就是我的专业;我从不考虑自己的得与失,祖国和人民的忧就是我的忧,祖国和人民的乐就是我的乐。”他用六十多年的报国路诠释了自己一直坚持的专业:爱国。

 

 

成功的社会活动

 

1949年至1983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副教务长、教务长、副校长,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力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学术秘书,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委员,波兰科学院院士,中国力学会副理事长,民盟中央常委。1950年被任命为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常委、组织部部长。 1951年被任命为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会常委、副秘书长,并开始担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力学研究室主任。1952年参加中国文化代表团,出访缅甸、印度。1954年至1958年任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6年制定规划了中国第一次12年科学规划,与钱学森、钱三强一起,被周恩来称为中国科技界的“三钱”,并被任命为清华大学副校长。

 

1983年至2010年任上海工业大学(现上海大学)校长,上海市应用数学与力学研究所所长。1987年至1994年任民盟中央副主席,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执行会长,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会长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届、四届全国人大代表。钱伟长还担任暨南大学董事会董事长,漳州大学、沙洲工学院的名誉校长,并任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大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华侨大学等校的名誉教授,还任美国《应用数学进展》、《国际工程科学月刊》,荷兰《分析和设计工作中的有限元》,英国《薄壁构件》,乌克兰《应用力学》等杂志编委;《中国大百科全书》副主编;《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中美联合编审委员会委员;《辞海》副主编;重庆出版社《现代化探索丛书》主编;科学出版社《应用数学和力学丛书》主编。

 

 

先进的办学理念

 

上海工业大学原是一所在上海很有影响的市属重点大学,被誉为当时中国工业中心上海“工程师的摇篮”,但因“文革” 冲击,学校的建设遭到严重破坏。在改革开放新时期,要重振上海工大,以适应上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一位德高望重、锐意创新的教育家担当起学校管理者的角色。在这个时候,邓小平想起了钱伟长。1983年被邓小平亲自下调令,调任至上海工业大学,任校长一职。

 

  钱伟长以教育家独有的眼光和魄力对上海工大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提出了拆除“四道墙”的口号,即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墙,破师生之间的墙,破科系之间的墙,破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墙;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推行“三制”,修改教学大纲;针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增设许多新的科系。这样上海工大在钱伟长到任不久便显示出蓬勃生机,教学科研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如今的上海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无论是办学水平与效益,还是整体办学条件与实力在全国高校中都已跻身先进;“自强不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校训在这里弘扬光大、“求实、创新”的学风在这里生生不息。

 

钱伟长教育思想具有科学的内涵。

 

  1建设研究性、综合型一流大学。发展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上新台阶、谋新发展、创新业绩。钱伟长非常重视文、理各科的协调发展,相互渗透,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创新性,高水平人才。

 

  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发展作为衡量一切进步的最终标准。钱伟长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个全面的人,是一个爱国者,一个辨证唯物主义者,一个有文化修养道德品质高尚、心灵美好的人;其次才是一个拥有学科专业知识的人,一个未来的工程师、专门家。这句教育史上的名言是钱校长最常对学生说的话语。

 

  3坚持学校的发展与学生的成才相统一,坚持学校的发展与社会的需求相统一,坚持学校的发展与国家的要求相统一是钱伟长教育思想的根本要求。通过跨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突破“目标——手段——控制” 的途径,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一个在跨学科的环境中自然而然的内化过程,这样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能体现出大学对国家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作为一名教育家,钱校长提出了一套完整、丰富、系统、科学的中国高等教育理论。世界教育理论经历了18世纪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19世纪英国的博雅教育、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的新教育和美国的进步教育思想。在中国曾经存在着平民教育思潮、工读主义教育思想、乡村教育派等教育思想流派。钱伟长教育思想是吸收了这些教育思想的合理成分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教育思想,是一种和谐教育思想。他认为,教育不是把知识交给学生,而是要把获取与处理知识的能力交给学生。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获得科学的方法和辩证的思维逻辑。

 

 

(民盟常熟市委  周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