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同费老考察柴达木
赵 以 汉
1986年8月26日,费老风尘仆仆从甘肃来到西宁市、青海省地质矿产局,局领导通知由我向费老汇报青海矿产资源概况、陪同费老去柴达木盆地考察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得知能与民盟中央副主席、著名社会科学家费孝通先生一起工作,感到非常高兴。
解放后经30年的地质勘探工作,探明柴达木盆地及其周边的盐湖矿产、非金属及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好这些资源,对促进青海经济发展十分重要。我意识到,这肯定是费老所关注的。
根据费老的时间安排,我介绍了全省矿产资源概况后提出了考察路线的建议,费老很高兴地同意了,我赶紧逐一电话通知各有关矿山企业准备汇报。第二天即27日我们一行4人(费老及随者、我和司机)坐一辆车开始西行,首先经传为文成公主进藏摔去日月宝镜处、古为大唐和吐蕃界山的日月山,再沿美丽的青海湖行驰百余公里后翻越海拔四千米的橡皮山,山后盆地内就是首先要考察的茶卡盐池。石盐是青海优势矿种,有十多处大型矿其资源总量居全国之首,石盐也是青海矿产品中外销最早的。位南祁连山间盆地中的茶卡盐池又是开发最早的代表性矿产地。<汉书·地理志>记载“西北至塞外,有西王母石室、仙海、盐池”,茶卡古属西王母国,其西北有石室,据考证西汉时羌人已在此采盐,其后历朝历代从未停止。费老细心听取盐场资源、生产情况介绍后,驱车至盐池边观看从卤水中捞出纯净石盐的过程、察看所产堆积如山的石盐,当得知茶卡的“青盐”供应西北并中原一些省作食用时,费老叮咛西北缺碘,成品盐要注意加适量碘,希望有更好的生产和销售业绩。当晚赶至海西州首府德令哈市宿夜。
28日沿柴达木盆地北缘继续西行200公里抵达大柴旦镇。该镇西为大柴旦湖、南40公里有小柴旦湖,均赋存大型硼矿。硼矿分湖底固体富矿和卤水贫矿两种类型,以后者为主体,还共生石盐、芒硝、氯化镁、氯化钾、氯化锂、溴等矿。该矿自1958年始用围堰法掏采湖底富矿,当时盐田晒卤制硼工艺还未过关,仅小规模生产。费老到矿部询问产量、生产工艺后,要求提供历年总开采量及价值数据,为此又与矿山生产负责人一起查阅档案、统计计算,结果是:硼矿开发对地方经济贡献很大,但资源利用率仅15%,采富弃贫、单一开采追求短期效益还严重影响到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更令费老痛心和担忧的是:由于采挖湖底富矿局部挖透了隔水层,地下淡水上涌到上层卤水中,淡化降低了含矿率,加之盐田生产余卤未经有效处理就直接返回到湖体,改变了含矿卤水的波美比,使今后采矿回收率大大降低。费老明确指出:像这样好的资源必须经研究试验得到成熟的技术方法和流程、科学开发综合利用才能真正发挥优势,未研试出科学合理开发流程前,不如先不开发封起保护为好。费老经深入细致调研得出的这一结论给我很大启示,更激发我这个矿产资源开发监督管理处处长的责任感。
29日离开大柴旦镇后首先抵大型铅锌矿——锡铁山考察,该矿除铅锌外,还伴生金、银、锡、铟、镓等,1982年前土法开采,1982年始正式建矿山和选矿厂。费老听取矿山负责人汇报后,赴坑道口观察矿石、看选矿厂,他为探明这么好的资源和有正规矿山和选厂感到高兴。离开锡铁山很快进入柴达木腹地,在经长32公里、全部用盐铺筑的道路“万文盐桥”后抵格尔木市。
察尔汗是一特大型盐湖型以钾、镁盐为主体的综合矿,矿区总面积达5856平方公里。依托丰富的资源,1985年开始兴建青海钾肥厂,这些是30日考察对象。
盐湖氯化钾主要用于三大农肥之一的钾肥,据我们所作资源形势分析,我国年需钾肥约260万吨,而我国探明资源不足、青海钾肥厂当时年产仅20万吨,与需求缺口大,因此国家每年支出大量外汇进口钾肥,只有青海钾肥厂扩大生产规模,才能改变这一局面。我陪同费老实地考察盐湖后来到钾肥厂,了解生产加工流程、看到合格的氯化钾产品,当听到该厂年产百万吨钾肥生产线正在建设,五年内钾肥将供应全国时,费老开心的笑了。费老还就受利益驱使众多单位一哄而上争抢资源的状况敏锐地指出:要统筹规划、保护资源、合理开发、持续发展。
结束盐湖考察后31日开始返程。位格尔木东近150公里的诺木洪农场,是柴达木盆地南缘盐滩、戈壁中的一片绿洲,以亩产2000斤小麦而闻名,费老在农场逗留时特别关注水源,因水是绿洲命脉、农作物高产保障,他说盆地中有这么好的农业区很珍贵,当得知昆仑山溶融雪水灌溉了这片土地时,费老强调一定要应用和保护好水源。
此次考察未惊动省政府,也未通过民盟青海省委,更无新闻人员跟随,五天日均行程400公里、考察一个企业,行程很紧凑,汽车一到目的地,76岁高龄的他不顾高原反应,坐车劳乏即开始听汇报、考察实地,为省时间,还要求饭菜从简,几乎都是工作餐,就这样轻车简从自祁连山麓南北穿越柴达木至昆仑山麓总行程达二千公里。此行最遗憾的是:可能因忙于安排汇报和时间急迫,连我这爱好摄景、注重影像资料者竞未留下一张费老考察照片。
对25年前的这次考察一些细节已记忆模糊,但费老坚持盐湖资源一定要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开发与保护并重的观点、珍惜水资源的观点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而这正是我所从事的矿管工作的宗旨。可以告慰费老的是:柴达木矿产资源正全面开发,已成为国家级矿业经济区;格尔木市以高原盐湖城而闻名,青海钾肥厂至今已年产220万吨钾肥,以盐湖资源综合利用为核心的格尔木循环经济区也被国家确认。
与费老相处的六天匆匆而过,费老忧国忧民、不辞辛苦、亲临高原、简朴务实、深入细致、平易近人的作风深深感染了我,加入民盟组织也成为我的追求。1989年底我成为民盟的一员。
在费老百年诞辰来临之际,特写此文以表我对费老的深切怀念。
(作者时任青海省矿产资源开发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青海省地质矿产局矿产资源开发监督管理处处长,1956年起即在青藏高原从事地质找矿及矿产资源开发监管工作直至退休,现在民盟深圳市委第五支部。作者曾与金坛盟员虞叔和有工作关系,经虞叔和同志的介绍,特为我们撰写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