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江苏民盟 > 专委会机构 > 经济工作委员会 > 正文
两度牡丹增色龙城,一生耕耘献身艺术
2010-09-01  来源:民盟常州市委

---轸怀原民盟常州市委常委周玉峰

崔 勇

7月22日,从《常州日报》上得知周玉峰21日凌晨去世的消息,不禁一震,十分惊叹惋惜,无比痛惜,不禁回想起与周玉峰相识、相知的一些往事。

上世纪70年代中期,在念小学时,我就在学校校园露天广场上听过他说的评话《半夜马叫》,表演的十分动人,师生们笑声不断。

90年代,他曾在常州电台开办专题节目《龙城夜话》,作为评播员,我在市广电报“评播园地”写过一篇收听他的打“虎”题材后的感想,想不到10多年过去后,他仍记得此事。有次在我办公室局前街180号送稿时仍提及此事,表示“此事蛮使我感动的。”后来,他到了常州文化艺术研究所,我在市委研究室做党刊编辑,两人有了共同语言。

2004年,市委办公室、研究室主办的党刊《常州通讯》月刊改名为《开创》,这一年,他在《开创》第9、11期,分别于“文化随笔”栏目和“思想火花”栏目,发表了两篇文章:《亟需彰显个性,期待凸现亮点——观摩市第六届专业剧团青年会演有感》和《免费看戏好》,编发他的文章,深感创作态度严谨,有感而发,实话实说。前文通过历时6天对锡剧、音乐剧、滑稽小品、评弹的观摩,提出了三点遗憾。分析了原因;后文写原常州锡剧团传统戏《攀弓带》在红星剧院为市民义务演出。他还采访了几位观众,其中有来自横山桥的73岁锡剧迷。文尾提出,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还戏曲于人民群众。免费看戏,一举数得,皆大欢喜。由于我亲历市民排长队取票的情景,所以编发此文,感受更深。

我早就知道他在民盟活动时,常常深入学校、工厂、社区等基层表演节目,他能演会写,创作作品多,还是《常州日报》的积极通讯员,优秀通讯员表彰名单上也常见他的大名。

他虽然是我市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剧作家、评论家,但为人十分随和、平易近人,爱憎分明。他与《开创》编辑部联系,先是打来电话,自我介绍、自报家门,然后将稿件的主题、形式、字数等告知,征求意见后再将书面稿件投来,十分尊重编辑的意见。

他还来过编辑部几次,每次谈笑风生,信息量很大,谈社会热点问题,谈新闻,谈看法,谈近期的创作情况。看不出,他是开过刀做过肾移植这样的大手术、要血透的病人。有阵子,他在常州电视台每周有节目播出,有次我在西横街马路旁碰到他与之寒暄,我提到电视台的此节目很受欢迎,建议可在市广电报上预先告知节目播出时间、内容等,便于收看,他听后说:“好点子,可与他们说说。”

在江苏电视台播出的主题晚会上,他两度获得曲艺最高奖——牡丹奖,看到他上台领奖的身影,深为他感到高兴,这是周玉峰的荣耀,也是常州人民的骄傲。2008年他获得的第五届中国曲艺牡丹奖理论奖,是论文《常州道情缺失探》,更不容易。

我最后一次与他见面,是在市行政中心1号楼a座的高速电梯中,他来市里开会,冬天,戴着礼帽。我向他祝贺中国曲艺牡丹奖理论奖的获奖。

往事历历在目。

我忘不了性格直率的他,痛陈时弊,针对都市娱乐夜生活中的表演低俗风,对迎合现象表示不满;我忘不了他,曾冬天穿着灰色呢茄克衫来我办公室与我长谈,还带来儿子的喜糖;我忘不了电视中的他,作为政协委员参加视察活动,接受采访即席发言;我忘不了他,出现在常州电视台新闻中,有关一院常州众康肾友俱乐部活动现场听报告、谈感受的镜头和《常州日报》健康周刊中的报道现场照片;

周玉峰是中共党员、国家一级演员、原常州市评弹团团长、常州市曲艺家协会主席。他擅长自编自演,表现风格流畅、幽默,富有思想深度和艺术感染力。他出版了专著《龙城山海经》、《周玉峰评弹作品选》,编审《曲海浪花》、编演长篇评话《常州白泰官》等。此外,还创作了10多个短篇、50余只微型评话等。他的作品在中央及地方电视台、电台多次演播,并广泛演出于各地书场。2009年10月24-25日,新中国成立60年来常州地方曲艺第一次晋京演出——“常州地方曲艺发掘抢救学术观摩展演及研讨活动”,正是周玉峰参与的最后一次大型演出。周玉峰出生于1947年1月,2010年因心脏病7月21日凌晨4点病逝于家中,享年63岁。闻悉周先生谢世,特写此文以轸怀、悼念。

两度牡丹增色龙城,一生耕耘献身艺术,他一生执着于追求艺术,对事业勤勤恳恳,为常州的曲艺事业和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值得我好好学习,我小他16岁,作为忘年交,他是我17年党刊编辑生涯中间遇到的难忘的一位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