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江苏民盟 > 专委会机构 > 经济工作委员会 > 正文
许敖敖
2005-07-13  来源:myrow

许敖敖,男,汉族,1940年2月生,江苏常州人。1995年 6月入盟。现任澳门科技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空间委员会中国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部物理学和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民盟江苏省委副主委。

天文学专业的科研成果曾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原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教学管理成果获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国家教育成果一等奖。

只为星空更灿烂

----

记澳门科技大学校长许敖敖教

(文/王震峰)

如今在网络上,只要你轻轻点击澳门科技大学的网址,就会在其美丽多彩的页面上看到不断滚动的学校宗旨:增进文化交流、致力人才培育、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在学校简介里,你会看到这样一段誓言:“澳门科技大学与新世纪同时起步,它将以高起点、高标准、高速度建设一所高质量、高水准的国际知名大学为奋斗目标。”其下的署名为,校长许敖敖。

许敖敖的故乡是有“中吴要辅”、“江左名区”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常州。在古城里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由西向东穿城而过,那宽阔的水域和畅通的航道,使常州被誉为“舟车会百越,襟带控三吴”的繁华之地。

发达的经济文化孕育了发达的教育,常州曾培养出一大批出类拔萃的人才,早在宋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宋徽宗会试天下贡士,一科300名进士中,53名出自常州。明清两代状元的人数仅次于苏州、北京;到了当代名人志士就读于常州的更是不胜枚举,革命家瞿秋白,张太雷、政治活动家史良、数学家华罗庚、文学家刘半农、语言学家赵元任、音乐家刘天华……。

许敖敖出生在一个小康之家,严父慈母给了子女们以最初的教育,父亲忙于自己的小企业,虽无睱顾及孩子们,但却以自己的行动告诉他们:要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应做的事。慈祥、善良的母亲,虽是文盲却绝顶聪明,处理事情有条不紊,尤其是心算能力在一般人之上。她乐于助人,有着很好的人缘。从许敖敖记事起,就发现母亲总是最后一个吃饭,吃的是家人剩下的饭菜。她从不用大道理教育孩子,而是用心呵护着他们,用自己的言行感染他们。许敖敖上小学时就感到:如不好好读书,争取班上一、二名的好成绩,便对不起含辛茹苦的母亲。

就是因了这一感觉,许敖敖的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他也因此坚定了学习和干事业的自信心:他人能做到的,我也一定能做到。

小学六年级及初中一年级数学中的四则运算应用题开始引起他对数学的兴趣,稍后平面几何的学习,又大大提高了他逻辑思维的能力,他开始把华罗庚作为自己的榜样,梦想成为一名数学家。此时许敖敖所在的学校是创办于1907年的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建校初期称常州府中学堂),是省属重点中学,著名教育家史绍熙先生任该校校长,史校长坚持德育为本,形成了以校风、学风、校史为主要内容的省常州中学特色教育,教学工作上坚持“起点高、要求严、基础实”的特点。这些都使许敖敖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为他今后的学习和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受益终身。

进入高中后,由于数学和物理之间的紧密关系,且物理研究的内容比数学更为丰富和生动,再加上当时同为炎黄子孙的李政道、杨振宁博士第一次获得物理诺贝尔奖,使得他“移情”物理,而临到高考填志愿时,从老师和同学那里得知南京大学设有全国唯一的天文系,看了有关介绍,他又被神秘浩瀚的宇宙天体所吸引,同时这里又有着应用数学、物理的广阔空间。他第一次凝眸仰望星空,决心投入到这浩渺无垠的未知世界之中,他凭借扎实的数理基础,选择了南京大学天文学系为高考第一志愿。

这一选择使他与繁星点点的天空有了数十年的不解之缘。

南京大学是直属教育部的重点综合大学,坐落在钟灵毓秀、虎踞龙盘的六朝古都南京,它自1902年创办以来就以“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和人才济济而名扬中外。南京大学天文系成立于1952年,是当年的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政府决定将中山大学天文系和齐鲁大学天算系合并,迁移到著名的紫金山天文台所在地南京,建立全国唯一的天文系。

许敖敖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并开始了大学学习生涯。然而世事难料,由于当年党内左倾路线横行,一时间各种“卫星”随着“大跃进”纷纷升空,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再加上蔓延全国的自然灾害,全国物质的匮乏已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在此情况下,当时的南大校长郭影秋排除种种干扰坚持学校中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中心地位,从而使南大的教学质量没有受到大的影响,为一大批南大学子今后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著名天文学家戴文赛教授以及当时尚未成名而后来成为了大学者的冯端教授、曲钦岳教授(两位都是中科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龚昌德教授(著名凝聚态物理学家)的讲课和治治学态度和方法给许敖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对他后来做学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特殊时期因饥饿而眼冒金星的师生们还在关注着天上的星星,这就是中国的知识分子。

食物的缺乏使20岁的许敖敖与同学们一样,平日里难见荤腥,菜是少油无味的“飞机包菜”,那时,人的胃就像一个无底洞,怎么吃都不会饱。学校想尽办法搞来一些胡萝卜用水煮熟了每人一小碗就算是补充营养了,同学们有时饿得实在难受了,就用酱油冲一碗“神仙汤”充饥。

长期的营养不良,使许敖敖染上了严重的肺结核(肺空洞,第三期肺病),这对正在求学中的他是一个极大的打击,回家疗养期间母亲给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照料,她把节省下来的粮票,肉票都用来给他补养身体,母亲常常略带歉疚地唠叨:要是能多点肉,烧点“糟扣肉”和“糖醋排骨”给你补补该多好哇!那时难得的一点荤腥仍使今天阅历丰富的他难以忘怀。他也因此更加深刻地领会了“报得三春晖”的难度,因为母爱无价。靠着青春的活力和温暖的母爱,许敖敖竟奇迹般地在很短时间内病情转轻并痊愈。

在大学的5年,他的知识能力、文化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学习成绩仍如中、小学一样出类拔萃。这段经历对他而言是极其难忘的回忆,至今谈起,他还十分羡慕现在的年青人,生逢盛世处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学习和生活不受“左”的路线的干扰,是多么幸福。

1962年许敖敖作为天文系最优秀的毕业生留校任教并信心百倍地开始了他的教学工作,但由于党内错误路线的继续发展,以至在1966年形成了一场波及全国延续十年的大灾难——“文化大革命”。南大天文系楼上的银色穹顶黯淡下来,专家、学者被打倒,学生停课闹“革命”,这是怎样的十年,社会非但没有前进,反而倒退了,至今还令人扼腕长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的劲风吹散了满天乌云,许敖敖与千千万万的中国知识分子一样重获科学的春天。他抓紧分分秒秒的时间,要以加倍的努力来弥补这十年的损失。从八十年代开始他就频繁走出国门,前苏联的伊尔库斯克、美国的纽约、华盛顿、洛杉矶、旧金山德国的汉堡、柏林、日本的东京等世界大城市都曾留下过他匆匆的履痕,在各种学术会议和科研活动中,他接触到了世界上最新的学术观点、教育理念和科研动向,开阔了眼界。他出版了两本专著《实测天体物理学》、《宇宙电动力学导论》。发表了近100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教学和科研都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并因此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当年天文学领域中的最高奖)、中科院及原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学术职称从讲师、副教授迅速上升到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2年年底前许敖敖被推上南京大学教务长的岗位,这个“推”字很准确,因为这意味着他不得不离开熟悉和热爱的天文学科工作而去从事一项全新的工作,当时南大不设教学副校长,由教务长统管全校的教学工作,直至1997年根据教育部意见,不再设教务长,他便改任教学副校长,直到2002年一直主管南大教学近10年之久。在此期间他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南大率先在全国高校中开展了教育思想大讨论;最早把文化素质教育列入教学计划;最先全面实施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基础学科人才基地的建设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从而使南大本科生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南大的学生不仅受用人单位欢迎,而且在国际、国内多项大学生竞赛中频频摘取桂冠,如1995年国际大专辩论赛,1996年、1999年世界英语演讲比赛……为南京大学近十年在全国高校总体实力的评估中,一直名居前列立下了汗马功劳,南京大学因此在1999年全国高校本科教学优秀学校评估中成绩优异,许敖敖个人2002获得国家教育成果一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然而更让他感到欣慰与兴奋的是,一批批莘莘学子在全新的教育思想引导下逐步成为有用之才,他透过鲜花和挥舞的手臂发现了一片冉冉升起的星群!

多年的教育实践使许敖敖认识到;大学教育的根本是要提高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要处理好知识、能力、和素质是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知识是基础,它是能力的载体,知识和能力不断“内化”成学生内在稳定品质的过程便是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因此,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育要求大学本科生培养的基本模式应该注意专业基础(包括公共课基础)扎实,知识面要宽;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这就要让大学生尽早参加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活动;并让他们在大学学习期间有机会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允许他们垮专业、跨学科选课做学术研究,从而找到最适合自己特点和兴趣的专业方向,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特长。他还特别强调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它在教育大学生如何“做人”方面至关重要,是生动而有效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的教育,它能弥补专业教育的不足。

2002年年底,许敖敖被任命为澳门科技大学校长,新的工作环境又向他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澳门,面对浩瀚万顷的南海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在这扇中国的窗口里把教育的新成果向全世界展示。他与同事们一起,准备利用澳门历来为东西文化交流融和之地的优势,努力把澳门科技大学办成一所开放的大学、一所兼容并蓄的大学、一所国际性的大学。

许敖敖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妻子对他的工作理解并予以全力支持,学习成绩一贯优异的女儿现正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做生物化学博士后研究,这些都使他感到由衷的欣慰。许敖敖还特别喜爱欣赏音乐,可近年一直忙于事业的他对此无睱顾及,多年来购藏的数百张音乐碟片静静地躺在CD架上,不知主人何时才能聆听它们深情的倾诉。

作为两届全国政协委员,许敖敖常常要克服业务工作繁忙的困难,尽职尽责地做好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政治协商工作。仅在九届全国政协会议期间他提出的个人提案就有10多件,其中一件关于网上远程教育的提案还在一万多件提案中,被评九届政协选为200多件优秀提案之一。他的提案总与教育有关,这是他难以释怀的不解情结。

在许敖敖的心中,有一片别样的天空,他坚信:在他和所有致力于祖国教育事业的人们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一定会人才辈出、群星灿烂,炎黄子孙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新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