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薛新奇
每当我看到闻名世界的谈家桢教授亲笔题写书名的《无锡盟员风采录》,眼前就会浮现出谈老先生亲切、慈祥的面容。他,既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又是美国科学院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身兼80余个荣誉职位,他象一部厚重的书,值得我们终生学习。能有机会与自己崇敬的科学家认识,深感此生荣幸,一直想把这些片断记下来,而提笔的那一刻,才深知书到用时方恨少,似乎无法用文字表达出这位著名科学家的人格魅力和高深学养。
———他拄着拐杖,冒着细雨,在一个傍晚时分到无锡民盟看望机关工作人员来了
记得是在1998年9月中旬,我接到了上海盟市委来电,说是谈家桢先生正在华东疗养院疗养,准备参加在北京召开的第十八届国际遗传学大会,乘在无锡疗养期间,他要亲自到盟机关来看望民盟机关工作人员,而且说来就来了。
那天傍晚,天下着朦朦细雨,我们尚在办公室讨论如何迎接他,谈老已经拄着拐杖走上二楼,我急忙赶过去扶他进了会议室,定神一看,他身后紧挨着又走进一群客人。宾主坐定,经介绍,原来他们是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统战部的领导以及上海盟市委的领导,乘谈老在无锡疗养之际,专程为他庆贺90寿辰来了。只见谈老戴着金丝眼镜,红光满面,谈笑风生,显得十分和蔼可亲。座谈结束后,他和来宾一起与我们无锡民盟机关的全体工作人员合影留念。
———他90高龄时,穿着皮鞋,徒步登灵山
时隔不久,无锡盟市委的领导专门到华东疗养院拜访谈老,并准备陪同他和夫人参观开光不久的著名旅游景点灵山大佛,谈老欣然答应了,但他建议轻车简从,不必麻烦无锡盟市委的领导,因此,领导委派我和丁主委的司机小刘陪他们参观。
1998年秋季的一天,风和日丽,我和谈老电话约好上午8∶30去疗养院接他和夫人,待我们车到楼前,他已站在门口等候我们了。那天他头戴旅行帽,身穿咖啡和白色相间的条子短衫衬衣,显得格外精神焕发。我说:“谈老,您真精神!”他风趣地说道:“我是精心打扮去见大佛的。”一路上谈老谈兴甚浓,他说无锡这几年变化真大,记得在1973年与邱医师结婚时,就曾在无锡度了一周的蜜月。
考虑到谈老毕竟年逾古稀,景点领导特殊照顾我们驱车直上灵山万佛殿。在参观了万佛殿后,我们征求谈老意见,是否要更上一层到佛脚下面,但还需登几十个台阶时,谈老毫不犹豫地说:“走,我们一同上去!”那一种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劲头感染着大家。他夫人接着说:“我能行,你扶着他上吧。”于是,我扶着谈老一口气登上了几十层台阶。尽管我不停地劝他歇一下再走,可他总说我不累。就这样,我们顺利抵达佛脚下面。当他抬头仰望高达88米的雄伟佛像时,登高临风,感慨万千:“这里灵山环抱,面临太湖,真是胜境,我们合影留念吧。”当司机小刘给我们三个拍好合影后,他执意又要我们四人一起合影,于是便请游客给我们四人照了合影。他在无锡欣然为两位中学生题辞:为迎接廿一世纪生命科学时代而努力。
作为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基因学说的创始人摩尔根唯一现存的弟子,早在1948年谈老就曾担任国际遗传学大会常务理事,后来又担任1983、1988和1993年国际遗传学大会的副会长。1997年7月,他针对世界上开展的跨世纪“基因争夺战”,给中共中央写了关于“保护基因资源”的信,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江泽民主席亲自给他回了信。尔后他又倡议第十八届国际遗传学大会在北京召开,得到了中央的大力支持,他还要亲自担任大会主席。
华东疗养院的医务人员为了确保谈老如期出席98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大会,对他作了精心护理并规定了严格的作息时间,但谈老却往往打破常规。听说谈老先生在锡疗养,无锡市一中两位学生非常想见谈爷爷。为了能见到他们心目中最崇拜的科学家,那位女同学还连夜用毛笔书写了一幅“翰墨结缘”的作品。7月8日那天,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给谈老打电话,告知有两位学生想见他。没想到谈老二话没说,连声讲欢迎欢迎。见到孩子们后,谈老童心未泯,马上高兴地和他们聊成一片。三句话不离本行,他鼓励孩子们要认真学习,敢于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还提问“你们知道吗?为什么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啊?”当那女学生把书法作品赠给他留念时,谈老连连夸奖,还说,“那我送你什么纪念呢?”女学生马上拿出笔记本请谈老题辞,他欣然命笔:“为迎接廿一世纪生命科学时代而努力!”时间己超过了作息规定,尽管医务人员一再劝阻,谈老仍意犹未尽,毫不疲倦,跟孩子们在一起,仿佛返老还童了。随后他和夫人都与孩子们合了影。相片洗出来一看,画面中老少皆乐,人人开怀大笑,多么令人难忘的感人亲情景啊!
———他穿着被毛主席接见时的呢大衣,参观江阴长江大桥和华西村
1999年3月的一天,我们特邀谈老先生和夫人参观江阴长江大桥和华西村。初春时节,春寒未退,我们和江阴盟市委的领导在宾馆等候。10时左右,一辆黑色别克车驶进宾馆大门,谈老精神抖擞地下了车,除了夫人,他没带随从,我们与他商量具体行程,他马上说客随主便。在宾馆稍坐片刻后,我们便去参观江阴长江大桥。临行前,谈老穿上了一件米色的薄呢大衣,我随意说道这大衣款式已不多见,袖口领子处已显旧了些。谈老说:“这大衣还是我在国外买的,已记不清已有多少年头了,只记得当年毛主席接见我时,我就是穿的这件大衣,当时毛主席还直夸我这件大衣好呢,所以一直穿着它”。谈老穿着这件大衣,在江阴大桥入口处和我们合影留念。第二天,我们到华西村参观,由吴仁宝书记亲自陪同登上了华西金塔,谈老看着一排排整整齐齐的农民别墅说,你们要把共同富裕的经验向全国推广,让全国的农民都过上好日子。中午时分,吴仁宝书记请客,我看到谈老先生胃口极好,还喝了一小杯酒。听谈夫人介绍,谈老原来还爱吃大鱼大肉呢,现在动了两次大手术后,已吃得适度了。最后的主食是奥灶面,吴仁宝书记介绍说,这位厨师是他高薪聘来华西的,会做正宗的奥灶面。谈先生竟把一碗奥灶面全部吃完了,还连声说好。我自叹胃口还不如他老人家呢,或许正因为这样,在他老人家身上总能感觉到有那么一股活力。
———他戏说曾孙是“基因杂交”
1999年秋,无锡市准备召开一次科教兴市战略研讨会,准备特邀一些院士和专家参加,因为谈老和无锡的情结,我随盟市委领导专程赴沪邀请谈老来参加会议。他的家座落在陕西南路的一个老式小楼里,房子年代已久,但闹中取静。我们一按门铃,谈夫人很快就出现在楼道口欢迎我们,她说谈老己在书房里恭候你们了。见面寒暄以后,谈老欣喜地递给我一件印刷精美、封面有谈老照片的书简,打开仔细一看,原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542号小行星命名为“谈家桢星”的证书,我们马上向老人家表示祝贺。当无锡盟市委领导就我们此行说明了来意后,谈老谦逊地说,把科教兴市作为无锡城市发展战略之一,真好!但我对无锡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没有仔细研究,更谈不上指导了,还是请年轻的同志去吧。
随后谈老又兴致勃勃地拿出一些像片给我们看,其中有他在国际、国内的考察照片,还有一些家人的照片。当他指着一位混血儿的小孩照片,说这是他的曾孙辈时,十分风趣地说:“这位是基因杂交品种,可爱极了,又特聪明”。我想谈老的心中装的是遗传学,他的一生似乎与遗传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临别前,谈夫人又赠我精美巧克力一盒,说这是她和谈老送给那位女中学生的。
———他从中共上海市委领导手中接受了第一把“金钥匙”:从陕西南路移居上海嘉定众仁花园
大约在2001年,我从电话里又一次听到谈夫人邱蕴芳女士亲切的声音{因为谈老有点耳背了,打接电话的事宜均由夫人代理了},她告诉我中共上海市委领导特意把第一把金钥匙(给上海市作出特殊贡献的名人学者提供晚年安闲生活的高档住宅)给了谈老,目前他己移居到具有星级标准的高档住宅楼———上海嘉定众仁花园。她还说这里生活起居、医疗保健等各方面条件都不错,中共上海市委、复旦大学、上海盟市委的领导也经常看望他老人家,并请我们放心。
每逢新春,我总不忘给谈老及夫人邮个贺卡,打个电话,衷心地祝愿他们健康长寿。光阴荏苒,一晃竟分别4年时间了,我非常想念谈老及夫人,但谈夫人电话告诉我谈老毕竟已有95岁高龄,不便再外出了,因此无锡盟市委新老领导决定再度拜访谈老先生。
2003年深秋的一天,我们驱车前往嘉定,由于路况不熟,到众仁花园已快中午时分。久别重逢,大家分外高兴。我仔细端详谈老,他,依然是那样的慈祥,那样的和蔼可亲。我把灵山新景九龙灌浴的照片带给他看,他连声说好,好!接着,我们又一次在一起合影留念。我们怕耽误他午休,不久就提出和他告别,他再三表示歉意,说他己用过餐了,今天由夫人陪我们吃饭,还说到南翔小笼好吃。当时我并没在意他说的这句话,谁知饭后谈夫人给我们每人准备了扎好的南翔小笼包子,并说这是谈老和她的一片心意,无论如何要收下的。此时,天渐渐下起雨来,谈夫人还执意要送我们先上车。我们不断地与她挥手告别,众仁花园在我的视线中越来越小,但谈老的形象在我心中却愈发的高大、伟岸。
我无法解读他深奥的基因学说,也不曾全面了解他的精神境界。但仅从一个侧面我就深深感悟到在他身上一位老科学家热爱祖国、锐意进取、平易近人和关心下一代的优秀品质。他的这种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正是我们时代所需弘扬的,它不仅激励着我们这一代人,而且对肩负着新世纪重任的下一代人无疑更是一种最好的教益和启迪。
我衷心地祝愿他老人家健康长寿,愿他的生命之树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