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学习优秀传统艺术文化 参观乡村振兴实践基地 ——民盟南通文化支部前往苏州开展“矢志不渝跟党走 携手奋进新时代”主题教育
2023-03-31
又是一年春好处,恰似相逢花盛开。3月26日,民盟南通文化支部组织盟员前往苏州开展“矢志不渝跟党走 携手奋进新时代”主题教育。
仲春的早晨,还有些许寒意,经过几天的阴霾天气,太阳终于露出了笑脸。大家的兴致都特别高,在车厢里召开了临时盟务会议,会议由副主委兼宣传委员窦立毅主持,他说从2021年7月以来由于疫情原因没有组织全体盟员外出活动,这次机会大家聚聚来之不易,还有四位八十岁以上的老盟员参加此次活动。他进一步阐释了这次活动的缘起和意义,受邀参加活动的盟市委专职副主委赵明远为2022年度优秀盟务工作者、参政议政先进个人和社会服务先进个人颁发了荣誉证书,并给支部提了要求,寄予希望,部分骨干新盟员进行了自我介绍,车厢内响起阵阵掌声。
大巴一路南行,伴随着窗外江南好风光,来到了位于姑苏狮子山下的苏州博物馆西馆。苏州博物馆西馆设有通史陈列馆、苏作工艺馆、多媒体展示馆等多个展区,从文化艺术、苏作技艺、苏式生活等多个方面全面展示了吴地的悠久历史和特色工艺。外观远远望去博物馆西馆馆舍是由几个独立的几何形拼凑在一起,因而被戏称为“十个盒子”的建筑。然而其内部是贯穿联通的。徜徉其中,一览无余的大厅空间,挑高的展厅显得开阔大气。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盟员们首先参观苏博西馆的常设展,是地上一层通史馆和地上二层工艺馆,着重呈现吴地历史和苏式记忆、苏式美学。进入展厅,有一件重磅展品——春秋时期的吴王“余眜剑”,也是苏博的镇馆之宝,把我们都吸引过去。春秋战国时期,苏州人是尚武的,在这柄长57.5厘米,宽4.8厘米的余眜剑的剑脊两侧共铸有铭文75字。此剑铭文为目前所见剑类兵器中铭文最多的一柄,其内容涉及到“寿梦、余眜、余祭”三位吴王,且有伐麻、伐荆楚、伐越等内容,也涉及到吴国王位继承的兄终弟及之制,具有很高的展示、研究和文献价值。大家在这把历经两千多年沧桑岁月的吴王剑前驻足良久。又去参观了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有关的文物,有诸多陶器、青铜器、玉器等,真是让人目不暇接。
来到二楼苏作工艺馆,各类苏作工艺品令人叹为观止。“苏之巧甲于天下”名不虚传!玉雕、竹刻、核雕、象牙雕以及金银首饰的精美工艺,巧夺天工。泥塑、年画、宋锦、缂丝、苏绣、苏作家具绝对让人感叹苏州艺人之心灵手巧。我们盟员时而仔细端详,时而伫立凝视,时而拍照留念,尽享文物珍品“饕餮大餐”。随后,前往国际合作厅,参观“古希腊人:运动员、战士和英雄”特展,这是由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的大英博物馆提供的藏品,从惟妙惟肖的喜剧演员雕像到形态各异的赛跑者青铜小雕像,从制作精良的全套青铜盔甲到璀璨夺目的胜利女神玉髓宝石,无不展示着古希腊人刻在骨子里的竞争精神,感受到古老文明所在。盟员们还参观了“镌录清嘉——24节气乔麦版画展”等,希冀古老的年画艺术在乔麦等青年艺术家的传承守护下,一步步融入年轻人的生活,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让姑苏城的岁月,都凝结在了桃花坞木版年画里……
中午11时,我们来到了三楼书画厅、特展厅,一位志愿者老师已经等候在此,将带领我们参观这次苏博之行的“重头戏”——“此心归处——敦煌艺术临摹与精神传承特展”,展览围绕敦煌壁画、敦煌石窟艺术、敦煌学与文献三个方面展开。在志愿者老师生动的讲解中,我们参观精妙绝伦的敦煌壁画,涉及故事画、经变画、尊像画、供养人像、装饰图案等各种类型,涵盖复原临摹、现状临摹、整理临摹等不同技法。画中的每一根线条,凝聚了一代又一代敦煌守护者的青春,他们通过手中的纸和笔与古人对话,探索敦煌艺术之美,让人近距离领略佛祖千年的慈目和飞天动人的身姿。这其中包含的文化穿透力和艺术生命力,非融合再生与现实关怀而不能,这也是敦煌艺术的时代精神。现场对《五百强盗成佛图》、《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萨埵太子舍身饲虎图》、《鹿王本身图》的详细讲解,让我们了解到敦煌壁画故事的博大精深。本次展览还从敦煌研究院引进了敦煌最早的石窟之一、北凉三窟中最大的275窟的复制窟,可以沉浸式体验经典的1:1数字化、高保真、复制艺术窟。第275窟建于十六国晚期的北凉时期,是莫高窟现存时代最早的洞窟之一。洞窟形制独特,为纵长方型盝顶殿堂窟。窟顶中央的平棋图案和人字坡上的檩、椽结构皆以绘塑结合的手法表现,象征传统的木质结构。将汉阙与佛龛相结合来表现弥勒菩萨所居住的兜率天宫是此窟首创,并在敦煌北朝石窟中多次出现。盟员们虽然需要排长队进窟参观,但都觉得排有所值,可以在这里就身临其境地“走进”敦煌莫高窟。这次敦煌展览最后的敦煌学与文献版块中,数字藏经洞与晚清金石学家、甘肃学台叶昌炽《缘督庐日记》原稿本首次合璧展示,以“藏经洞专题”展示了敦煌学的博大宏阔。
敦煌,穿越千年的风雨,饱经文化的沧桑,大地苍茫,岿然屹立于东方,恰是吾心之归往。虽然时间匆匆,但充满生命张力的敦煌展览给我们盟员留刻下深深的艺术印记。
午餐后,我们又乘车前往位于苏州相城区黄埭镇的冯梦龙村。冯梦龙村原名新巷村,北临望虞河、东依西塘河,辖区面积3.2平方公里,共有望虞河、西塘河、钱埂浜、张埂上浜、谢埂浜等大小河道14条,水资源得天独厚。2014年11月,为纪念冯梦龙诞辰440周年,新巷村更名为“冯梦龙村”。2022年8月17日“民盟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基地”正式揭牌。
我们盟员先来到良荡港码头乘船,坐上水乡特色的手摇船,沿着村里弯弯的河道,听着船上广播里的讲解,开始了一堂水上廉政课堂之旅。河道两边,柳树依依,桃花灼灼,金黄色的油菜花煞是好看,百花香混合着泥土的味道直沁心脾,这是地地道道春天的味道。两岸还有一些和冯梦龙有关的小景,细细品味,别有一番趣味。在不经意间,拐个弯道,穿个桥洞,时而豁然,时而幽深,有点陶氏笔下《桃花源记》的感觉。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到了冯埂上,大家依次上了岸。粉墙黛瓦的民宿,错落有致的民居,散布其中,行走其间,心旷神怡。卖油郎油坊里摆放着一瓶瓶晶莹透亮的“挂枝儿”纯香菜籽油,亦是十分诱人。我们先后参观了冯梦龙纪念馆、冯梦龙故居、冯梦龙书院等,得知冯梦龙不仅是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先驱者、民间俗文学的泰斗,更是一位令人敬仰的清官廉吏。他为官期间,秉持济世为民的执政理念、与民休养生息的为民情怀、勤政清廉的务实本色,不仅造福一方百姓,更树立起勤政廉洁、为民务实的精神标杆。他“减轻徭役、改革吏治、明断讼案、革除弊习”的为官之举更是被世人所称颂。在福建寿宁任知县的4年里,他提出了“以勤补缺、以慈辅严、以廉代匮”的主张,留下了“循吏”的美名。崇祯十一年(1638年),冯梦龙卸任寿宁县令,自闽返苏。同乡文人、画家文从简赠诗有云“桃李兼栽花露湿,宓琴流响讼堂清”,正是对冯梦龙人品和政绩的歌颂。他以自己的身体力行、为官之道和政治实践,充分践行了“一念为民之心”、“余平生不求名而求实”的高尚品格,受到后世的认可和推崇。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点赞冯梦龙。
作为民盟盟员,我们更要继承和发扬“奔走国是、关注民生”的优良传统,切实肩负起新时代赋予参政党的责任使命,矢志不渝跟党走,携手奋进新时代!
民盟南通市委专职副主委赵明远、办公室主任刘雷、组织部部长丁晓梅、中国通作家具研究中心主任王金祥应邀参加此次活动。(窦立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