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扬州盟员马冬琴:逆行而上的白衣天使
2022-05-20
5月17日,上海16个区已全部实现社会面清零目标。听闻此消息,参加援沪核酸采样工作三十余天的民盟盟员马冬琴百感交集。“正是全国勠力同心,上海保卫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马冬琴回忆起那段岁月,有欣喜也有欣慰,有激动也有感动。
马冬琴是扬州市妇幼保健院的一名副主任护师。3月28日,刚刚结束援常核酸采样工作的她,一接到医院的通知,再次义务反顾地报了名,参加扬州援沪医疗队,和队友们一起奔赴上海抗疫一线。
援沪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马冬琴和队友们星夜兼程,常常凌晨起床出发,深夜才能返回驻地酒店休息。他们领略过凌晨两三点的星光,感受过“倒春寒”的凌厉,接受过酷暑的炙烤。烈日炎炎下,马冬琴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如雨下,完成一天的采样任务后,几近虚脱,但她从未动摇过守“沪”的决心。
在沪执行任务期间,她始终将感控要求牢记于心,十分重视在工作中强化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坚决防止核酸检测点交叉感染和疫情外溢状况。援沪38天累计采集核酸检测近万人次,入户采集核酸62户,始终保持零感染。
由于巨大的工作压力,加上长时间穿着防护服、佩戴口罩,从无过敏史及抗过敏药物史的马冬琴,嘴部皮肤出现了过敏症状,身体上也相继冒出皮疹,瘙痒难耐,后被诊断为荨麻疹。病情反反复复,一直持续了二十多天才得以好转。罹患荨麻疹期间,瘙痒难耐,但她咬牙坚持,每晚到达驻地酒店后,需要坚持涂药四、五次进行止痒。即便如此,她也一直坚持参加抗疫工作,未请过一天假,未缺勤一次抗疫任务。
“上海人民和志愿者们的热情支持和真心感谢带给了我无穷的动力。”谈起核酸采样工作中面临的种种困难,马冬琴“云淡风轻”地笑笑说,“能为上海抗疫工作贡献微薄力量,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随着上海疫情形势的缓解,5月初,江苏各市支援上海抗击疫情的首批采样队陆续撤离上海。最后一次采样任务结束后,马冬琴在居民小区的蔷薇花墙前,高兴地与志愿者们合影留念。她对战胜疫情充满信心:“这次的援沪工作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国力量。期待‘疫’散云开再相聚!我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上海一定能够全面‘康复’,终会恢复往日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