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员顾程顺谈个人的工笔创作之路
顾程顺,苏州人,民盟盟员。2016年毕业于苏州大学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研究生,获硕士学位。苏州美术家协会会员、姑苏区美术家协会理事。
作品《夕阳协奏曲》入选“邮驿路·运河情”全国中国画展,作品《宋庄的故事》获“江海门户通天下”全国中国画展入会作品资格。学生时期作品入选江苏美术奖、江苏省新人新作展等。作品《金色年华》入选“海丝情中国梦”海上丝绸之路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作品《毕业季的演出》入选“升庵诗画”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在柔情、婉约、轻盈之中扩散出画面的流动性,在朦胧中渗透至观众心中,对画作的好奇引导他们进一步地挖掘、探寻画面内深度蕴藏的感情,触动两者的心灵,这是我创作每一幅作品的初衷。
儿时第一次接触工笔就被它至纯至净的画面性所吸引,这份不可磨灭的感情伴随着十多年的岁月,从提起笔杆、翻阅画册到生活中的某一个片段,灵感的瞬闪而过都能结起下一幅作品诞生的缘分。创作的独一无二性决定了它和摄影的不同。对绘画本身的视觉表达意向而言,也是我在每幅作品中寻找的乐趣,它不同于语言文字的构成,不同于对现实世界的单纯描摹,而是作者心灵的折射。我觉得画面本身能反映出画家对现实生活的看法,能概括出画家的喜好与关注点,这或许是一种图像的阴谋,艺术的邀约,让观众透过我的作品,联想与回忆起更为广阔的内容与精神境界。
中学时期我便对颇具特色的服装设计念念不忘,不管是自然清丽的田园碎花长裙,还是甜美可爱的洛丽塔洋装,或是沉稳大气的中国风麻布烫金服饰,甚至是巴洛克华丽隆重的礼服,这些点点滴滴都成为我美术历程中创作的一份不可缺少的素材,在大学期间我更是画了一系列以此着装的少女作品,以《滢夏之梦-誓约佳期》为代表,精细地刻画裙装上的蕾丝,用新手法表现胸口的珠片,以减法删选出浮于表面的裙纱线条,捕捉装饰感,配以构成性的背景,露出脸部桃粉色的腮红,初夏紫藤架下,少女的羞涩油然而生。
进行了各种服装展会与设计新作发布的接触后,使我对于这一行业的细节上有了一定的了解,棉麻、雪纺、纱缎、竹节棉等材质的如何表现,这些清纯少女与当代生活的融汇也是一项研究点。现代社会发展迅猛,节奏飞速,作为一个工笔创作者,境由心生画如其人,放慢步调寻找自己所喜爱的题材,清晰地表现自我意识,让自己的作品有一种新时代文化交融与思想的碰撞。
伴随着多年的学习,我深切地感受到工笔画的形式特征与理性精神,他们的结合是比较紧密的,以某种程度而言,它更是将现实生活进行艺术性的写照,在色彩上加以提升,在线条上加以概括,取而代之的是观众眼前一亮的心境,如同我今年的作品《宋庄的故事》,它源于我曾经暑期在北京学习时的一段亲身经历,宋庄作为聚集书画爱好者的一处文化创意产业园,同样汇集着各大手工毛笔、宣纸颜料的美术产业链。这里民风淳朴,文化资源丰富,艺术事业繁荣,是我们这些美术生一大兴趣之处,来这里购物或参观,自己作为一个二十多岁的学生抱着长卷宣纸,手拉花样拉杆箱,迎面所走来和自己抱着同样心情的中年画友甚至是白发苍苍的老画家,这已是每天都能遇上的情景了,冗长的街道已然承载着每位画友不同的表情和境遇。
曾经这一条街道是多么地繁华热闹,一块块形式各样的街牌底下有一曲曲形式各异的生活小故事,走过的来来往往人群中有着一段段艺术学习的不同经历,宋庄的故事—融合着这每天发生的一切变化,记载着宋庄艺术的历史,前辈的创作之路,一切的一切,在宋庄,在宋庄的故事前,两人走过的一瞬间,擦肩而过。这样的一段经历,也促成了我创作此画的一个重要背景。
当代绘画强调中国画特有的平面性、构成感,在此幅画的背景上我更强调一种平面的语言。为此,我重新设计了商店玻璃上透射出的标志符号。并且在老人右边的背景上大胆尝试了黑白马赛克,取代了原先模糊不清的白墙面。避开一味的匠气,现代作品更应该给人一种深刻性,使人看完你的作品后有一种畅想情、反思感,而不是单单的一扫而过。马赛克作为一种装饰图像材料自身带有一种暗喻事物的含羞,这种源于古希腊的产物或许更能表现老年画家这大半辈子的风风雨雨,为此,我将马赛克图案安排在老画家的背后。相对而言,在左侧少女的背景则是圆润的装饰花纹,对于梳着长辫子、身着中华风旗袍的青涩女学生而言,这样的背景设计更适合表现一种少女自身的情怀。
在颜色上我本着主观操控、取舍有道的理念,以简单直观深入观者内心,现实生活中街道上的景色往往是混乱迷离的,很难使人的注意力集中,我试着舍去了纷乱而刺眼的红黄蓝绿,以沉着稳重的墨色画出全部背景,拉开了人与背景的距离,也突出了主体人物所带有的重量感,但过于单纯的色彩排布也容易产生乏味感,这期间微妙的平衡便是宋庄的故事这几个大字所使用的白色,与支持着同等重量的铁锈红罩在了字体周围。这犹如去年所创作的《夕阳协奏曲》,两位退休的老人在单色调的环境中,手拿金银两色萨克斯,在确定画面黑白灰基调的同时,小部分不协调元素往往能成为画面最为闪亮的看点。在色彩的处理上,我不希望仅仅以单一的碰运为主,画面越简洁越高级,保持画面的纯粹性,进行色彩减法处理,去除了在画面中出现的水杯音乐箱花草街道的一切固有色,省去了衣服上原本多变的复杂色彩和极高的饱和度,在单纯的色调中进行冷暖的变化,是我对此幅作品的设计理念。
花纹的设计与排布成为我创作的又一个重点之一,如同我自身平日装扮而言,女性每日的搭配,都可一一渗透到作品设计中去,更近一步透过花纹分析出人物的性格,甚或是奔放充满活力的,懵懂不谙世事的,在花纹上能得以暗示。不同的人物性格也会选择不同的服装,在《青春如歌》与《金色年华》中,分别出现过马家窑的彩陶纹、波西米亚花纹、云气纹、藻井图案或是印度细密画图案等,这些长短交织的纹理最终汇聚成了充满情趣的视觉符号。
在创作技法上我试着向更为新颖的手法上靠拢,部分静物器具上的铁锈效果,可采用贴箔烫色的手法表现陈年旧斑、钢筋质感。省去了反复晕染的重复绘画性,3d颜料更能直观地表现出画面衣服上的金属材质与凹凸不平,它的多样性色彩能体现亮色发泡闪光等效果,我的作品中所出现的乐谱支架,拉杆箱,舞台乐器,铁质道具都以此来丰富他们。纳入多角度的思考,多重新材料的表现,捕捉画面的细节,让我的一幅幅作品更有可看性、深度性。
在表现一些慵懒、光线交加、或是魔幻的人物时,我更保持着一种画面本身的朦胧感,一幅画不一定每处色彩都描绘得清晰精湛,而是你所塑造的画面中出现的人物,他们本身带有的性格特点,身份特征决定了画面给人的不同感触,每个阶层,不同年龄的绘制也是我所好奇于去表现的。
社会新兴阶层的日新月异,我的作品中不乏出现了毕业晚会中学生穿着动画人物服饰,手拿自制道具感性地唱着毕业歌曲的、有化着动物妆容一同欢乐轮滑的小朋友们的、有服装系小姐妹们身穿新设计的古典特色礼服展演的蹲、有夕阳下退休老人撑起自己丰富的老年生活,吹奏旋律优雅演奏萨克斯曲的、也有擦肩而过的画家,更有表现外卖日益发达,飞奔在街道的美团小哥、新兴的共享单车等作品的。
结语
艺术来源于生活,以手中的笔多角度地拉伸所见镜头,让自身的作品在大情怀、大境界、大格局中得以提升,让观众与作者有一种心灵的共鸣,让作品觉醒于现代。无论是在色彩、构图,还是在创作手法上,融入了自身的感情的作品,会使观众更为深刻地触摸到你的内心!
-----------------------------
(顾程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