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徐州市政协委员、民盟徐州市委副主委夏军武
她是走在科研前沿的学者,低调谦逊、孜孜不倦;她是肩负着神圣使命的市政协委员,参政议政、建言履职;她是民盟基层组织负责人,管理有术、妙手生花。她就是江苏省人大代表、徐州市政协常委、民盟徐州市委副主委夏军武。她虽然只是一个羸弱女性,却有着男儿也不及的睿智与坚韧,她在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各个方面努力挥洒着汗水与智慧,将这多面的角色交织演绎成一个精彩的人生。 夏军武现任江苏省土木工程环境灾变与结构可靠性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她的人生与中国矿业大学有着不解之缘。夏军武出生于北京矿业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前身),父母都是矿院的教师。3岁时,矿院搬迁到重庆三汇坝华蓥山,夏军武便跟着父母随学校来到了重庆,1981年又随矿院来到了徐州。夏军武在中国矿业大学完成学业,毕业后进入矿大设计院工作,8年后又离开设计院进入建工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 大胆科研创新 填补国内空白 夏军武接手的第一个项目就在学术科研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成绩斐然——“采动区框架结构抗变形理论与关键技术”,该项目致力于塌陷区运营铁路桥梁的治理问题。当时,正在攻读博士的夏军武偶然间听到教授说起淮南某矿的铁路桥预计下沉9米左右,相当于三层楼的高度,桥下有价值50亿的煤矿资源,而该桥是保证煤矿正常生产和运输的必要条件。若是废弃此桥,重新选址建桥,则涉及到河道改移、占用耕地,以及人口和村庄的迁移,耗费巨大;而在塌陷区对下沉的原桥进行整治,并保证开采、运营的正常进行,在国内尚属首例,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没有先例可循。国内外的许多科研单位均不敢接手该项目,这样的研究可以说是“史无前例”,几乎不可能实现的。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夏军武将此项目在心中反复揣摩,觉得在塌陷区原桥整治并非不可能实现。她去找老师要了桥梁设计资料并到现场实地勘测,凭借深厚、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大胆、创新的科研思维,夏军武提出的创新性技术方案获得了专家们的一致认可,顺利接手了该项目。项目实施起来技术难度非常大,不可预见性极高,桥体下沉与地下采煤推进密切相关,开采过程中地下地质及其它各方面因素都可能给沉陷带来不可预见的结果。此外,工期任务重,安全要求高。因为淮河汛期的原因,必须在7月份之前完成主体工程。同时,整治施工要以保证线路正常运营为前提,而沉陷整治又不同于常规的既有线施工,整个桥体处于不稳定的沉降和漂移之中,线路架空时间长达3个月,高度达4m以上,加固体系安全隐患大。兼之整治工作的大部分作业内容均为线下施工,这对施工安全、线路运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个个难题,经常令夏军武彻夜难眠。为了获得第一手精准的数据资料,夏军武总是亲自去现场考察,在随时可能发生塌方事故的地带进行仪器的安装和调试,“桥下煤矿在正常开采,桥上面火车轰隆隆地正在运输,要保证桥梁、人员和施工机械等的安全……每次从现场下来,我都攥出两手汗来。”该项目是终身负责制,所有的设计和施工细节,夏军武都要做到精益求精。 终于,辛勤的付出结出了硕果,历经三年,夏军武攻克重重科研和技术难关顺利完成了该项目,并经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组织鉴定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目前,这座下沉了9米的铁路桥还在正常使用!这项针对塌陷区的桥梁治理技术填补了国内外空白,获得了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夏军武赴美国参加学术交流,她分享的关于塌陷区桥梁治理案例以及技术经验,让台下的美国专家们惊愕不已,连连大呼:“太了不起了!太了不起了!” 夏军武主要从事采动区建筑物保护、钢结构、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等方面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作为中国矿业大学第四批青年学术带头人,夏军武在学术上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1项;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完成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重点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已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荣获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4项、全国孙越崎青年科技奖。 “科研是无止境的,在无止境的科研面前这些成绩都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我会永不停息科研探索,为行业进步和祖国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提到这些令人瞩目的成就,夏军武的回答谦逊而又踏实。 关注生态民生 积极建言履职 夏军武作为市政协委员第一次参政议政就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2005年,辽宁省着手实施棚户区改造,紧接着,国家发改委逐步启动对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和独立工矿区的棚户区改造计划。由于当时徐州已经不是国家能源基地,因此并未能列入棚改计划,无法获得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夏军武认为徐州是老工业基地,原本作为国有煤矿,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提供了大量的能源资源,虽然现在属于地方了,但是徐州棚户区的困境也是由于当初煤矿的过度开采造成的,应该享受到国家对老工业基地的反哺。为了争取徐州列入国家棚改计划,夏军武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和数据,并作了实地调研,撰写提案。2007年,夏军武第一次作为市政协委员参加政协会议,在会上作了《关于我市开展棚户区改造工程的建议》的发言。时任徐州市委书记的徐鸣同志听取了汇报后高度重视,在会场就把夏军武的联系方式留了下来。之后,夏军武配合市委、市政府,从国家发改委和省政府争取到了三十多亿的棚改资金以及相关的政策支持,徐州开始了长达10年的棚户区改造工作。徐州市贾汪区西南部的潘安湖湿地公园原来是徐州最大、塌陷最严重的采煤塌陷区,经过连续多年的治理,如今已经变成了美丽的乡村湿地公园,成为4a级景区和塌陷地治理成功的范例。 第一次参政议政经验的成功让夏军武深刻意识到身为市政协委员的神圣使命感和强烈责任感,此后,她更加严格的自我要求,也更加积极地参政议政,提高履职能力。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政协会议中、考察调研中以及日常生活中,夏军武都能够深入的思考,敏捷地捕捉到要点问题,经过提炼总结和调研论证,提出对策建议,形成高水平的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结合徐州市实现振兴老工业基地的中心任务,夏军武提交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统筹规划煤矿开采和塌陷区治理》、《发挥高校为实现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战略的科技支撑作用》等提案,得到市委和市政府的高度重视;针对徐州的地铁建设,她撰写了《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徐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站点设置的建议》的提案;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深化建筑业“放管服”改革的相关政策,她提交了《关于用科技促进建筑产业转型的建议》、《用科技打造中国建造品牌》的提案,不但被有关部门采纳,还引起了当地媒体的重视,接受了《都市日报》的采访。 2017年,夏军武参与了市政协“关于合理构建我市生态安全格局”的重点调研,通过实地查看山、水、林、田、湖等生态空间,认真研究和分析我市的生态安全格局现状,夏军武围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类空间,加强生态空间保护,优化和均衡生产和生活空间,拓展城市生态战略纵深、提高生态风险防范能力等内容作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最终提出了保护与开发并重,以生态空间优化、生态资源保育、生态安全保障三类目标为指导,实现绿色基础设施的布局优化及功能提升,推动城市精明增长等一系列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夏军武还积极参与“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和“我市海绵城市重点工程建设进展情况” 等专题视察,深入基层一线掌握实情,努力做到知情明政,聚焦生态建设,主动参政履职,为我市绿色发展、打造 “美丽徐州”贡献智慧力量。 注重组织建设 传承民盟精神 夏军武2006年加入民盟,现担任民盟徐州市委会副主委、民盟矿大委员会主委。作为民盟基层组织的负责人,夏军武十分重视组织的自身建设。为了增加盟员们对组织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提高盟员参与盟务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夏军武又将矿大委员会划分为三个支部,推选了支部主委和各支部班子成员,这样一来,盟务活动和工作精神和可以更加广泛、细致地在各支部内部开展和传达,提高盟员的参与度和活跃度。同时,各支部之间的汇总交流和竞争评比又大大促进了组织的发展进步。每年矿大委员会都会组织四次大活动,包括“座谈话盟情”,新、老盟员、退休盟员们济济一堂,增进感情;“交流促盟务”,与其他基层组织联合开展活动,共同促进盟务工作;“参观增共识”,通过参观纪念馆、博物馆,名人故居等,传承民盟精神,加深盟员共识;“调研好履职”,组织盟员们到基层、到一线实地考察调研,为参政议政搜集素材等。在夏军武的带领下,民盟矿大委员会受到民盟中央和民盟江苏省委会的表彰,多次荣获民盟中央颁发的“全国先进基层组织”和“全国组织发展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是我一直坚持追求的原则和理念。作为科研学者,我要在专业领域做出更多成果,作为民盟基层组织负责人、省人大代表和市政协常委,我要积极参政议政、建言履职,在有限的人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夏军武说。(韩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