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盟员、常熟市中学高级教师谢燕月的常熟花边传承梦
民盟常熟市委
因创新,常熟花边曾在一段时期蓬勃发展,但也因墨守成规、难以适应新时代生活需要而逐渐衰落。2014年,有60多年历史的常熟花边厂宣告破产退出历史舞台,让很多常熟人惋惜不已。 几年前,民盟常熟市委盟员、常熟市中学高级教师谢燕月就有个常熟花边传承梦,她希望有一天承载常熟浓浓乡土文化的花边能够再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希望常熟花边能够代代相传。几年来,为着这个梦,谢燕月主动挑起传承与创新的重任,融入时尚元素,让常熟花边这个老技艺绽放出新的花蕾。 濒临消失,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常熟花边曾有过辉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常熟城乡绣花边的队伍有16万人之多。到1982年,常熟的绣花工资年收入达1700万元,成为当时农村家庭副业主要收入来源。常熟花边曾获得国家质量金质奖,经常参加过国内外重大展会,在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等使用。 随着时代发展,传统手工艺因因循守旧而难以适应时代发展,加之常熟花边工序复杂、生产周期长,农村绣娘队伍日益缩减。目前,仅有极少数妇女会制作常熟花边,年龄在50岁以上。2007年,濒临消失的常熟花边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2年底,谢燕月准备做一堂与常熟花边相关的民间美术公开课,她发现常熟花边的印迹已经难以寻觅,就连收集常熟花边的相关资料都十分困难。几经辗转,她通过常熟花边厂总工程师陆皓东才获得一些珍贵的图片资料。 随着常熟花边厂的破产,常熟花边的传承面临前所有为的危机,这让谢燕月非常担忧。靠什么来吸引年轻人呢?谢燕月在不断的思考。 引入课堂,让年轻人爱上花边 谢燕月出生在常熟碧溪,1990年毕业于常熟理工学院美音班,当年的毕业作品就是《常熟花边》,如今在常熟市中学教授美术。 如何传承常熟花边?谢燕月首先想到的是在引入课堂。2013年,谢燕月在学校开设常熟花边兴趣班,在高一、高二年级开设常熟花边艺术欣赏和制作课程,让学生认识花边、接触花边、爱上花边。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2013年,在学校教科室的支持下,她和同事一起申报了《常熟花边传承的校本研究》这一课题,该课题现列入苏州市级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研究成果的逐步显现,“常熟市花边传承教育基地”落户常熟市中学。学校先后举办了两届师生常熟花边艺术作品展,在常熟市中这所名城老校掀起了一股常熟花边学习与制作的热潮。 面向社会,不断拓展传承范围 仅有在校学生的参与还远远不够,谢燕月的“野心”很大,要让更多人知晓、会制作常熟花边。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信心倍增。 谢燕月学会了做服装饰品——女士用绣花包。当她把制作的第一个红色的常熟花边贝壳包发到微信朋友圈后,很快引来一片点赞,很多朋友希望请教花边包的制作工艺。2014年11月,谢燕月正式开始义务教授制作常熟花边,开通了“花边爱好者”微信群和“五月花语”微信公众号。 每到周末,学员们便不约而同来到谢燕月的家里,每一期的学习内容、基础针法都上传到微信公众号。随着影响力增加,微信群已吸引上百人加入,教学场地也搬到了民盟常熟市委的会议室。在学员中,不仅有常熟本地人,还有来自苏州、张家港、太仓、上海、南京,甚至云南的爱好者。 此后,常熟老年大学、常熟市实验小学、常熟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和常熟日报培训中心,也邀请谢燕月给她们上常熟花边课。虽然传承创新常熟花边几乎占用了谢燕月所有的空闲时间,但她还是欣然应允。“有这么多人喜爱常熟花边,再苦再累我也要坚持,只要能够让常熟花边技艺传承下来。” 融入时尚,花边重回寻常百姓家 常熟花边之所以会面临失传的危机,有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传统常熟花边的款式与实用性“落伍”于时代,开始逐步被人们边缘化。如何让常熟花边时尚起来,更趋于实用,这是谢燕月自开设校本课程之后一直思考的问题。 “要让常熟花边重焕光彩,必须让它走入现代人的生活,而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创新。”谢燕月说,保护非遗不能是简单的恢复,更应该制作一些让消费者喜欢、符合时尚潮流的产品。 参加了在浙江绍兴举办的国际拼布节后,谢燕月忽然茅塞顿开。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她拥有良好的绘画、色彩、设计功底,平时也喜欢自己设计、缝制时尚服装,具备在传统花边工艺基础上创新的优势。 为了让“常熟花边”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博物馆、展览馆,走进寻常百姓家庭,焕发传统艺术的时尚魅力,为当代年轻人所接受,谢燕月设计、制作了一些让年轻人一见倾心的拎包、抱枕等常熟花边版的日常生活饰品。“以前常熟花边都用在各式各样的台布、手帕、窗帘上,现在我们制成抱枕、小包、笔袋,不仅保留了常熟花边的艺术性,也使常熟花边更具实用性。”谢燕月的带领下,两百余名“绣娘”从游茎、扣边、打子等基本的针法学起,已开发出贝壳包、笔袋、ipad包、口金包、饺子包、手机包、绣花镜、香包、靠垫等数十种款式的常熟花边饰品。 当新颖时尚的常熟花边饰品在省内外的展会展出时,参观者赞不绝口。谢燕月除了开发各种款式的常熟花边包袋,还在服饰上花心思。一件浅绿色棉质旗袍,在一侧肩部和对侧下摆绣上浅黄色的花边图案后,令人眼前一亮。一个偶然的机会,为同学“定制”的一件“常熟花边版”旗袍在她手中诞生。“常熟花边版”旗袍一经面世便受到众人青睐,引起轰动。 谢燕月的一位朋友认为,市场是最好的传承。现在,她这位有“经济头脑”的朋友在淘宝开设了一家“花缘坊”常熟花边布艺店,专门请人制作了谢燕月设计的“常熟花边”新品出售。 构建传承体系,再创常熟花边新的辉煌 经过谢燕月几年来的辛勤努力,常熟花边以崭新面孔“重出江湖”,其新颖独特的创意作品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 然而,谢燕月还不满足自己目前所做的这些努力,她现在思考得更多的是,如何将自己的常熟花边创意作品更好地用来服务社会?怎样构建一个让常熟花边持续传承不断创新的体系,以重塑常熟花边在新时期的崭新形象? 去年的三八妇女节和年底举行的民盟新阶层联谊会上,民盟常熟市委领导的一个金点子——“慈善义拍”,将部分女盟员绣制的50余件常熟花边创意作品拍得的近万元钱用于资助本市家庭贫困的中小学生。这一举措给了谢燕月启迪:常熟花边创意新品不仅能够推动这个省级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弘扬,还可以在建设与服务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作用。 今年四月,常熟理工学院传来喜讯:该院即将成立常熟花边社,聘请谢燕月做兼职教授,向当代大学生传授常熟花边技法,并计划由谢燕月牵头在该院组建常熟花边产业化创新中心。常熟理工学院此举有力地推动并完善了谢燕月构建常熟花边传承、创新和产业化体系的进程。 谢燕月坚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与出谋划策,常熟花边的明天将会更辉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