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薛亮委员:关于大力弘扬新孝道文化的提案
2015-03-11
“百善孝为先”,“夫孝,德之本也”。孝道作为中华民族的百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和特色文化,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丰富的内容和特定的外延,成为中华民族永恒的人文精神和普遍的道德规范,对千年的中华文明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是幸福家庭的道德基础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元素。
所谓孝,狭义说就是善事父母;广义说,就是孔子说的“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由事亲之孝,扩展为五伦之孝。即除孝敬父母外,还要立业修身,上要尽忠报国,下要爱人以德。传统的孝道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概括起来有五个方面:一是修身养性。孝道是修身养性的基础,是做人的最起码的德性。二是融合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稳定则社会稳定,实行孝道,可以规范人伦秩序,促进家庭和睦。三是报国立业。孝道推崇忠君思想,倡导报国敬业。四是凝聚社会。孝道思想由调节亲子关系的道德规范扩展为具有社会普遍意义的行为准则,成为社会教化的基本内容。五是塑造文化。孝道思想逐渐形成了一个由个体到整体,由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的延展攀高的文化价值体系,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内核,并熔铸于儒家伦理道德思想和传统文化之中。
由此可见,传统的孝道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繁衍生息最根本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动力,虽然有维护封建社会集权统治等不合理因素,但是在依法治国已经成为新常态,传统孝道的封建性已经丧失了发展条件和必要性的今天,传承孝道的合理内涵,赋予与现代文明社会相适应的新内容,对发展和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对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非常深远的社会意义。
首先,倡导行孝,符合人性,顺应民意,有利于传播和弘扬社会正能量。孝道思想是人类进步的力量和文明的表现,具有广泛的民意基础和文化认同基础。子女孝敬父母、立业成才、推恩及人、报效国家的孝道精神,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不管社会如何进步,社会文明如何发达,都不能丢弃。否则,就无异于大道废弃,社会倒退。其次,孝道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文化、和谐文化、特色文化。如果优良传统得不到继承和发扬,那么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等负面思想就可能占领阵地。恢复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理应承继这份道德遗产,发展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伦理精神与道德规范,使行孝的传统美德在民族复兴的进程中充分发挥作用,不断发扬光大。第三,孝道是中国人传统美德形成的基础,也是政治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的不可忽视的基本元素。所以,弘扬新孝道文化,给予科学和现代的诠释,有助于全面提升全民族的道德素养水平。第四,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尚未健全完善、“养儿防老”观念仍然根深蒂固的社会转型时期,大力弘扬新孝道文化,循序渐进地推动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是更好地解决老龄社会提前来临、家庭结构矛盾、农村养老问题凸显等社会难题的现实选择和根本途径。
当前,大力弘扬新孝道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五四运动”以来,在反帝反封建过程中,对传统孝道文化进行批判和否定的多,对其合理内核进行科学、理性地研究、探讨的少,矫枉过正带来的片面认识、思想禁锢仍然严重影响着当前孝道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尤其是十年浩劫中,把孝道文化视为“四旧”和封建迷信加以全面批判,严重破坏了人类孝与感恩的伦理常情和秩序,使孝道文化出现了难以修复的断层。改革开放以后,由于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以及市场经济所带来金钱、利益至上的竞争理念冲击,加之独生子女的特殊生长环境,使得传统孝道文化又一次受到冲击。虽然“父慈子孝”、“尊老爱幼”作为新时期重要的家庭伦理仍然发挥着联接家庭的巨大作用,但是孝道文化没有得到更全面地推崇和认同,其推恩及人、爱国、立业等合理内核也没有得到完整地继承和弘扬。就赡养、孝敬父母这些孝道的基本要求而言,虽然已经立法,但在道德文化层面,目前基本处于自发状态,良莠不齐,弃老、虐老现象层出不穷,坑爹、拼爹等新丑陋现象常有发生,我们的社会远没有形成行孝光荣,不孝可耻的浓厚氛围。
总书记在2015年新年团拜讲话中强调要重视家庭建设,要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孝道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新孝道文化,必将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为此,我建议:
1、把赋予的新时代精神的中华孝道文化纳入全体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建议有关立法机构适时补充修改有关法律、法令,用法制的力量保证孝行的全面实施。目前,新加坡法律已有孝的相关条款,韩国也通过并颁布了《孝道资助奖励法》。其中,韩国对孝道行为进行引导、鼓励、褒奖的做法值得我们充分借鉴。
2、将孝道文化教育列入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根据大、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论语》、《孝经》、《礼记》、《弟子规》等经典内容科学地编入课本教材,从培养下一代的孝道意识和行为规范抓起,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使新孝道文化逐步复兴,成为全体民众推崇的美德和自觉的行为规范。
3、加强孝道文化的宣传引导。通过弘扬孝道文化的人或事迹,选树表彰模范典型等,使事亲、报国、立业等孝道文化思想成为主体主流的舆论共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营造全社会崇尚孝道、践行孝道的良好舆论氛围。
4、积极开展以孝道为主题的各种文化活动。重塑孝道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应当综合运用各种手段,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形式,加快孝道文化传承与复兴,不断弘扬孝道文化的正能量,真正把我国建设成为更具文化自信和东方文明的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