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陶行知纪念馆后感
民盟扬州科技学院支部 李艳会
“教学做合一”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育思想。陶行知先生对“教学做合一”的解释是:“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不难看出,先生的“教学做合一”以“做”为中心,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重视知识的应用性,因而从根本上改变了教与学脱节、学与用分离的状况。当然,在做中学,并不是盲目地去做学,而是要手脑并用。为此,陶行知先生还专门对“做”下了定义,即“在劳力上劳心”。他说“单纯的劳力,只是蛮干,不能算做,单纯的劳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做,真正的做只是在劳力上劳心。”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即高职教育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因此要求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这正是陶行知先生提出来的“在劳力上劳心” 的人。
虽然在陶行知先生的文章中涉及职业教育的并不多,但“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对高职教学改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在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中“做”是的核心,“教”与“学”均以“做”为基础。尤其对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极高的高职学生而言,实践是教学的核心,教与学都在“做”中进行,学生不仅能充分理解教师讲授的知识,并且能通过实践对已有的知识和理论进行验证,从而在“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既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针对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结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理论知识本着“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突出知识与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注重提高学生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采用项目化教学法,让学生知道所学技能在整个项目设计开发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如何将所学的技能应用到实际的项目开发中去,在项目的分解与整合中学技能、用技能。为“教学做合一”的开展提供基础。
其次,“教学做合一”强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在做中教”,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能主动地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做中教”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按照“教学做合一”的理念进行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比如采取以下措施: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培训,通过学习强化高职教育理念,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掌控能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选派专任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亲临生产第一线,提高教师的操作技能和专业实训指导能力;聘请行业企业相关技师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实训的指导教师。
最后,“教学做合一”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做中学”,只有在实践过程中学习,学生才能获得展示自己的机会和舞台,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自主行动,积极思考,使其充分体会到动手过程中获得知识的快乐和欣喜,逐渐培养学生“在做中学”的学习能力。
总之,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是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难得的经验借鉴与宝贵财富。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成为重中之重,而“教学做合一”教学理念符合高职教育技能培养这一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实现由“学完了再做”到“教学做合一”的转变;高职教师实现由“灌输者”到“引导者”的角色转变,充分发挥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在实践中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