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江苏民盟 > 旧网站数据 > 正文
陈鹰:情系锡剧 无怨无悔
2013-01-22

这是中央电视台2005年“名段欣赏”栏目播出的锡剧《孟姜女》选段,女主角俊美的扮相,柔美的唱腔,演活了一个千里寻夫的孟姜女,把她夜宿破庙的孤独、企盼见到夫君的急切心情刻画得惟妙惟肖,深深地打动了不懂锡剧的我。

孟姜女的扮演者就是常州锡剧团新三朵花之一,国家一级演员、盟员陈鹰。虽然当时只有35岁,但演技和唱腔俨然已经炉火纯青。

少年立志 梦想成真

陈鹰从小喜欢唱歌跳舞,六七岁时,喜欢戏曲的父母经常带她去看锡剧,《珍珠塔》、《玉蜻蜓》、《双推磨》等老剧看了个够,小小年纪,她是一听就会,回去就跟着录音机连唱带比划,还唱得有模有样。每次看戏,看着色彩斑斓的舞台,陈鹰竟想着:“我什么时候也能站上舞台,成为一名锡剧演员”。

1985年7月,常州戏剧学校正在招生,当陈鹰赶到考场时,考生们已在复试,清纯俊秀、音域宽广的她凭借一首《小草》,博得了招考老师的一致首肯,被破格录取了。

一进戏校,她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拿到学校的唱念一等奖,结果半年后,在著名锡剧表演艺术家吴雅童、沈素珍、毛亦珠等老师的指导下,成为学校重点培养对象,而且,每年都获得这个奖,直到毕业。1989年2月,在毕业汇报演出中,她女扮男装出演的锡剧《红楼夜审》中的江燕燕,参加江苏省首届中专艺术学校剧目汇演获了二等奖。

历经磨励 终有所成

陈鹰毕业后,成为常州市青年锡剧团的当家花旦。真正登上了万花筒般的艺术舞台后,她才深深地感悟到,要成为一个成功的演员,不仅需要天赋,更需要悟性和汗水。当时,她给自己定下的目标就是: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做到,而且

要做得比别人更好。她经常4点就起床,唱念做打,练私功,等到大家一起练早功又继续练第二遍。晚上也总是练到很晚,直到唱词烂熟于心,直到每个动作顺手拈来。

她也总是尝试戏路不同的表演方式,熟悉不同的台步、通过不同的肢体语言,表现人物不同的心情,而且越是没演过的有挑战性的角色,越能勾起她的强烈创作欲望。渐渐地,不管是《宝莲灯》中的花旦“三圣母”、 青衣“王桂英”,《杨门女将》中的青衣“柴郡主”,还是现代戏《江姐》中的江姐,《红湖赤卫队》中的 “韩英”,她都能驾轻就熟地扮演。

1999年4月,陈鹰参演东台县锡剧团剧目《半月湖》女主角梅素芳,竟一炮打响,获得了江苏省第五届锡剧节优秀表演奖,并被著名锡剧表演艺术家倪同芳一眼相中,收为关门弟子。她还买回大量前辈名家的vcd、录音带,反复学习,反复揣摩,吸收更多锡剧的精华,使她在艺术上得以突飞猛进。

2003年,陈鹰在《庵堂认母》中扮演女主角法华庵尼姑王志贞。剧中,16年前的志贞与秀才申贵才的儿子如今已中了解元,在庵中与儿子相认的一场戏中,陈鹰是这么表演的,先是走两步青衣的慢步,随后走花旦的台步,稳中有快,快中有稳,最后亮相时再回到青衣的慢步,上半身在行走的过程中稍向前倾,头略抬高一点点,眼睛平视,在短短的十几秒时间内就把她想认日思夜想的儿子,又怕断送儿子前程的矛盾心理表现得精准到位。《庵堂认母》相继在全国、省的比赛中得奖,并在中央电视台“名段欣赏”栏目中播出,至今还是常州锡剧团的保留节目。2007年,原来主攻花旦和青衣的陈鹰,在《秋宫怨》中分饰两个角色,上集饰雍容华贵、刁钻险恶的皇后,下集饰心地善良、忍辱负重的冯香罗,虽然角色反差很大,但她能从容应对,特别是跨行演的皇后,获得同行和观众的好评。

艺术的脚步走得越来越轻灵,艺术的道路展示得更为宽绰光彩。2000年开始,陈鹰主演了《江姐》、《红楼夜审》、《攀弓带》、《天涯歌女》等28本大戏,《痴梦》、《庵堂认母》等12个折子戏,其中《庵堂认母》获得了“中国首届红梅杯戏曲大赛提名奖”、“首届江苏省戏曲‘红梅奖’青少年演唱大赛银奖”等全国、省、市各类专业奖项42项。

一往情深 艺无止境

有人说,文艺圈是个名利场,每一个艺术家都会受到名利的诱惑和考验。陈鹰也同样面临这种诱惑和考验。但她对名利有着自己的价值取向,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惑,不为名利放弃对锡剧艺术的追求。锡剧艺术也带给了她心灵的快乐,这份快乐体现在每次的练功练唱,融于她扮演的每一个角色中,更体现于一个艺术工作者建立和谐社会的责任感。她经常随剧团送戏下乡,路近的早出晚归,路远的就在农村睡稻草地铺,作为主要演员,她从不特殊,尽心尽力演好每一场;2008年4月14日,从外地演出回来的路上,陈鹰摔伤骨折,但第3天,她就拖着打着绷带的伤腿,出现在了张家港的演出现场,忍着剧痛完成了演出,直到又被送进医院。她还经常参加市政府、市青联、妇联的慰问演出,民盟的演出更是随叫随到,多年来累计演出1500余场,平均每年100余场。

下一步陈鹰最大的愿望就是要在继承发扬传统锡剧的同时,不断学习,吸收其它艺术门类的表演风格中的精华,如昆曲、京剧折子戏中的精华,拓宽丰富锡剧折子戏。

这是陈鹰最喜欢的一首歌《掌声响起来》:“孤独站在这舞台/听到掌声响起来/我的心中有无限感慨……经过多少失败/经过多少等待/告诉自己要忍耐/掌声响起来/我心更明白/你的爱将与我同在”。24年的实践,更坚定了她对锡剧艺术的一往情深,虽然有苦有累有泪水,但她始终无怨无悔。

链接:1970年出生于江苏靖江,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常州市戏剧家协会理事、常州市第八、九届青联委员、江苏省妇女联合会会员、常州市妇女联合会执行委员。江苏省“831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骨干人才。2005年主唱的《老铳》被评为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剧目,同年她主演的《烟春三月》被拍成中国第一部彩色锡剧故事片,也是我国第一部戏曲形式和写实性表演相结合的电影,并评为江苏省舞台精品工程;由她领衔主演的《攀弓带》和《秋宫怨》分别由江苏省文化音像出版社和扬子江音像公司出版发行vcd;主演的《江姐》、《庵堂认母》、《孟姜女》、《红楼夜审》相继在中央电视台“名段欣赏”栏目播出。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