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江苏民盟 > 旧网站数据 > 正文
蔼蔼长者风 谆谆宗师语
2012-09-27

——忆叶圣陶先生对我的教育

李业文

近日,一位热爱少儿教育的友人,购得《开明小学国文》两套,他知道我与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情谊,慷慨分赠了一套给我。抚摸着沉甸甸的书,我的眼睛湿润了。先生那蔼蔼长者风、谆谆宗师语,又一次萦绕在我的心田。抚书追昔,五六十年前的旧事,仿佛又回到眼前。 1956年秋天,我读初中二年级。语文课本里有一篇叶老写的《多收了三五斗》,我学完后写了一篇读后感,心想,何不寄给叶圣陶爷爷看看呢?于是寄去了教育部。隔了五六天,叶爷爷来信啦!称赞我那篇作文写得有真情实感,勉励我要好好读书,长大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他还特别告诫我,要热爱新社会,热爱劳动人民,但不要忘记黑暗的旧中国。 自那以后,我与叶老的书信一直不断,直至1988年他去世。如今,我藏有叶老亲笔书信250余封,期间6次住在他北京家中,成了与叶老感情甚笃的“忘年交”。叶老对我的关怀与培养,体现了他对教育、对祖国新一代的特殊感情,有不少事我终生难忘。 “文革”中期,我在中学教书,课上不起来,闲着没事干,就在信中告诉叶老,我帮某某朋友、某某邻居介绍了对象。叶老来信,“我年纪大了,对介绍对象、谈恋爱没有体会了。你热心为别人做事是好事,但是,你作为人民教师,教书是业,育人为本,决不能丢了正业,本末倒置。” 在给我的信中,他又多次谈到如何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指导学生读书的事。叶老提倡认真读书,“要有目的地读,反对死读书、读死书。”“要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非读不可;同时为了充实自己的生活,也非读不可。”并要求,“老师要学生认真读书,自己也要有良好的读书习惯。”叶老反对家长、老师硬逼着学生读书。他几次与我谈过,信里也写着:“硬逼学生死用功,从小学时期就逼,这种人实在不配做老师、家长。考取大学不是唯一目的,做一个合格的中国人才是所有学生的共同目的。”叶老还告诉我,教师光会培养学生读书习惯还不行,还要热心辅导他们做游戏、读小说、学绘画、懂音乐、参加体育锻炼、参加公益和家务劳动。叶老还说,要写好字,一定要临帖,用心去领会笔意,千万不可龙飞凤舞。他对别人是这样要求,对自己同样严格。他晚年时,听觉和视觉愈来愈差,看书写字已感到很吃力,但还坚持。他来信叮嘱我,要我把字写成“核桃”那么大,尽管如此,他戴着眼镜还是看不清楚,还要右手握着放大镜,左手指着字,一字一字地读,绝不马虎。 叶老的处事和做人,也使我获益匪浅,这里说两件。 1971年暑假,我去北京看望叶老。那时,叶老家客人寥寥可数。但有一次,我见到一位个子不高、戴深度近视眼镜、穿圆口布鞋的老人在书房里与叶老谈得十分亲热。叶老的长媳告诉我说是俞平伯,当时我有些惘然,待客人一走,我便直白地对叶老说:“俞平伯可是有名的‘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呀……”叶老转过身,随手拿起书桌上的眼镜戴上,只见他嘴角翕动一下。隔了两天,又有一位教师模样的长者来访,经叶老介绍,原来是冯雪峰先生。我的心里又有些忐忑了。我想,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叶老自身已是泥菩萨过江了,他俩再来个密切交往,岂不是没事找事?但鉴于前两天的教训,我没吭声。当天下午,叶老让我陪他去东四大街“松竹园”浴室,在二楼浴间,他全身沉浸在水里悠闲自得、闭目养神。我呢,一想到上午的事情,总有些不踏实,汰完浴赶忙走到叶老身边,“叶老,帮你擦擦背好啊?”叶老睁开眼,答道:“不用,隔一歇服务员同志来我请他。”我见他情绪挺好,试探着说:“叶老,有一句话不知道该说不?”“你说么。”“冯雪峰是全国出名的大右派,做朋友不顾虑吗?”就这么一句话,一下子捅了大篓子。叶老双目圆睁,愤愤地看着我。“这几天,你怎么老是说我朋友的坏话!看你这个样子,不像我的学生,倒像个十足的市侩!”批评如此严厉,是我始料未及的,我站在一旁,目瞪口呆,不知所措。叶老也不洗了,他慢慢穿上汗衫和短裤,低着头在室内踱了几个圈,这才坐下,语重心长地对我说:“雪峰同志是我浙江一师的学生,受我们的进步思想影响,参加了革命,后来,我也是接受了他的帮助,赞同革命,支持共产党人。至于俞先生,他则是我苏州草桥中学的同窗好友,我们几十年几乎都在一起,他们的情况我能不了解?”回家走到东四八条胡同口,他突然神情严肃地回转头说:“什么右派、左派,让历史去鉴定吧!”数年后,我在叶家重提往事,叶老仍有些愤懑的样子。叶老的孙媳妇赶忙阻拦,“还提这事儿呢!那次回到家,爷爷就说了,这番话要出自三午(叶老长孙)嘴里,一定是两个耳刮子,不打得他抬不起头来才怪呢!” 还有一件事。1983年春节,我和儿子李强到叶老家过年,归程的车票照例又是叶家买。元宵节晚上,我们正在晚餐,一位中年女同志拿着两张票急匆匆来到餐桌前,告诉大家,春节后的火车票非常紧张,这票是如何托人走后门来的,不料,叶老那晚助听器没脱,她的话让叶老听到了。听着听着,叶老平和的脸色变得越来越严肃,女同志一走,叶老问话了。“李业文的两张票是谁托她买的?”无人接话,又问一声,仍无人答话。叶老由严肃变成愤怒,突然,他重重地拍了下桌子,“谁让她买的票子?”孙媳妇喃喃地承认。“你想过没有,人家为了一张票,要排几个小时的队,甚至一夜天,我们托人朝窗口一伸手就能拿到票,不用费心,不用排队,可我们一家都是从事教育工作的,是教育人的,这样做怎么去教育别人呢!”叶老越说越气,越说越急,“你们不排队买票,我去!”说完,他真的站了起来,拄着拐杖向外走,围桌而坐的叶家人全都慌得站了起来,七嘴八舌忙着解释,直到孙媳妇答应去退了票重新排队时,这场风波才平息下来。 与叶老接触多年,我深感叶老为人谦和平易、质朴无华,看起来有些温柔敦厚气,但外柔内刚,方正耿直,眼睛里容不下沙子。如今看着《开明小学国文》课本,我感慨万千,叶老的道德、言行,不仅培养教育了我们这一代人,还将继续教育新一代。 (作者系原民盟常州市委秘书长) 链接:叶圣陶(1894.10.28~1988.2.16),现代著名作家、语文教育家、编辑家、出版家、政治活动家,中国第一位童话作家。出版了中国童话集《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主编《小说月报》等杂志。是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