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文化漫谈
周玉奇
中国过去以农历计时,农历有三大传统节日,一是春节,二是中秋,三是端午。最能牵动中国人情感的除了春节,就是中秋节了。而在传统节日中,最富有诗意的就是中秋节。中秋节的文化内涵以团圆为主题,团圆的本质体现出一种亲情。但是在不同年代、不同环境下,这种文化内涵又具有延展性。 你听,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大诗人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吟诵,也在痛哭失去了的亲情: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首诗是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天,杜甫流寓秦州时所作。杜甫有四个弟弟:颖、观、丰、占,这时只有杜占随着地,其他三个散居在山东、河南。这首持抒发了诗人对诸弟及家乡的怀念。感叹由于战乱而造成的兄弟离散,无家可归的悲惨遭遇。"月是故乡明"句,道出了普天下的人们思亲恋乡之意。
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的习俗
中秋的月饼和端午的棕子仅仅是物质层面的东西,其实中国的传统节日,其精神世界更耐人寻味,更富有教育意义。 中秋文化是一种寓意优美,同时内涵丰富的文化。中秋节所处的时节非常好,正是秋高气爽,兰桂飘香的时节。同时中秋以人月两团圆、天人共乐为主题,寓意很美,体现了生生不息的精神。中秋节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它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除了赏月、拜月、吃月饼、大团圆等比较广泛的习俗外,各地还有一些区域性的特殊习俗。
偷吃:在湖南省与贵州省交界的怀化地区,流传“偷吃”风俗。每到中秋这天,家家大门、后门都半掩半开;平时,乡亲们对小偷深恶痛绝,可这天,明知“小偷”进了屋,全家都装聋作哑,视而不见,且为“小偷”准备丰盛的瓜果、月饼等,“偷吃”越多越高兴。
偷瓜送子:贵州省不少地方,流行“偷瓜送子”习俗。要是谁家不生小孩,村里好心的小伙便在中秋这天趁着明亮的月光,来到地里,偷摘一个大冬瓜,刻画出小孩的模样,再把准备好的小孩衣服套上,用竹篮装好后敲锣打鼓抬到这户人家,受瓜人在招待客人后,将瓜放在床上与妻伴睡一夜,第二天将冬瓜煮熟进食,要是以后怀了孕,受瓜人得好好感谢这群小伙。
摸秋:在大别山地区,流行“摸秋”习俗。每到中秋这天,山民们吃罢晚饭,便三三两两,踏着月光,循着香气,或上山、或下地“摸秋”。山坡、河谷、丛林、草莽、田间、地头不是果就是瓜,还有花生、田薯。摸着什么,就吃个痛快,生吃行,野外烤着吃也行,直到夜深人静,大家才陆陆续续开心地回家,哪个人吃得痛快、可口,谁就要高兴几天。
抢瓜:浙江省山区流行“抢瓜”习俗。青年和孩子们分别在白天或晚上举行抢瓜比赛,看谁最先抢到瓜。胜者,意味幸福吉祥,还可得到奖励。
江苏还有些特色习俗,比如拜月的风俗,南京和盐城地区,在过去也有月下“摸秋”祈求生子的习俗。盐城人过中秋节叫过“八月半”,这一天有一样东西不可少,一是月饼,二是鸭子。吃月饼是过团圆节,一家人团团圆圆,月饼大多不自家做了,在超市买。鸭子是取“押子”之意,没孩子的生孩子,有了孩子的抓得住,就像一些孩子后面留的一撮毛。过“八月半”,女婿要到老丈人家送节礼,过去是月饼,糖果,藕,鸭子,鱼肉等,如果才定亲的,想在年前把这婚结了,礼就要送重点,还要加上花生,红枣等,以示早生贵子的心情,很含蓄。岳父母心知肚明,没有什么大问题,也会成人之美的。
中秋节怎么过
产生于农耕文明的中国传统节日多注重团圆与亲情的主题,因为在农业社会生产力很低下的情况下,单个人不足以抵御风险与灾害,就只能以最亲近的血缘关系组成基本的生产生活单位。家族作为一个基本的生产生活单位,它的兴旺直接取决于人口的多少,所以在很多传统节日中,祈求家族的和谐幸福与人丁兴旺都是重要的主题。就中秋节来说,它为这种主题的弘扬提供了天时,因为秋天是农业收获的季节,这时候举行祭祀活动或者团圆活动有物质基础。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节日文化中团圆与亲情的主题应该注入和谐社会建设等新的内涵。中秋小长假 来趟短线游
中秋放假一天,加上双休,就是三天了。这三天大有文章可做。如果就躲在家里看电视,上网,那就太可惜了。秋高气爽,正是旅游的好时机。此时不走,更等何时?
多家旅行社设计的短途游线路以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为主,如盐城大纵湖、九龙口、马家荡、东台永丰生态园、两大自然保护区等等市内一日游,省内有苏州东山、周庄、同里,无锡太湖,扬州瘦西湖,连云港连岛等二日游,省外有浙江南浔、乌镇,西塘等,山东有微山湖湿地公园,有台儿庄古城,江西有鹜源,云南有丽江等。
此外,许多市民准备改变往年在家过节的传统,全家出动,到位于郊区的农家小住几天,享受难得的闲情逸致。
关灯出门去 户外赏明月
在这个万家团圆的日子,关灯一小时,让喧嚣的城市沉静下来,“请市长熄灭公共场合的所有灯光,让甘露般的月光洒在我们的心上,哦,什么都不要说什么都不要去想,月亮看着我们,我们看着月亮……”这篇博文曾被河南媒体编成了一条新闻刊出,该博客点击量也迅速飙升。跟帖的网友们或赞成或反对,莫衷一是。福建省环保志愿者协会曾向全社会发出倡议:“中秋夜,让我们一起关灯,到公共场所共同赏月,过一个既环保又诗意的中秋节。”
城市里的光污染越来越严重,我们已经很难看到真正的夜空。每当夜幕降临后,城市里华灯璀璨,城市高楼探照灯等强投光灯具和激光灯向天空投射,不少高层建筑大量采用反光玻璃或反光建筑材料做外部装饰,月亮的光芒都被遮盖了。在有些时候,人们甚至看不见月亮。在中秋的夜晚,如果大家都能关上灯,走到户外场所,重新欣赏美丽的月色,将会是对中秋节最好的纪念。
现代人过中秋,赏月,更多的是去记取一份文化记忆,记取一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现在有关部门定出专门的假期,如果仅仅是休息一天就没有意义了,应该提供一些新的建议,除了月饼、吃毛豆、芋艿外,让国人体悟一些文化意义,多一些世俗的欢乐。 家庭团圆幸福是千百年来中秋节不变的最核心内涵,中秋之夜,全家人在一起,赏月、吃月饼、点灯笼,老人和孩子讲一些关于中秋的故事,例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大家有说有笑的,这样的场景令人非常开心和温馨。 民间文化资源是极为丰富的,需要我们去组织,去整合。作为家长,弘扬中秋文化也有责任。从节日供品的采购,准备,布置,是要让孩子一起参与的。没有了院落,就将供品放到阳台上,放到花架上,摆上果盘,点上香,拜一拜,祈祷平安和幸福。让他们感受生活的美好,幸福的不易。走下去,看看父母和前辈,带上礼,祝福健康和长寿。走出去,家人、亲友一起 “摸秋”,手拉手,亲近自然,淋浴月光,谈谈生活的困苦,说说工作的压力,学习的困难。 要继承并繁荣中秋节习俗,加强中秋节习俗的娱乐性和公共性,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组织好较大型的中秋欢庆活动。除当地特色习俗之外,一般地方可以组织或鼓励以下活动:大型中秋文艺晚会;在公共场所举行的赏月活动、咏月诗文朗诵活动;夜市,出售中秋纪念物、特色小吃等;大型的联欢、表演、游戏娱乐活动;灯会、舞火龙、舞狮子、踩高跷等传统游艺项目;天文科教活动,并提供器材以夜观天象。中秋节不应当只剩下一块月饼。生命需要淡定与从容,需要宁静与思考。中秋圆月就给了我们这样一种氛围,让我们在皎洁的月光下,在宁静的夜晚,仰望星空,抚今追昔,梳理人生,重新出发。如果这样,现代人也会像我们的先人那样,在中秋节到来的时候,也能保持一份诗意与浪漫,也会在赏月、敬月、玩月、走月中,也会在诗词歌舞中,在觥筹交错中,在月下漫步中得到灵魂的净化。(3300字)
224002江苏省盐城市图书馆 周玉奇18961988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