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梁进其人其画
周玉奇
2012年6月26日,《盐城晚报》发出的一则消息引起读者的兴趣:我市画家梁进的国画《月归图》入选香港回归15周年书画大展。这次大展由中国艺术人物网举办,在众多提名者中筛选60人,梁进为我市唯一入选者。六月底,梁进应邀赴港观光。 作为他的多年盟友,我禁不住为之喝彩。笔墨丹青四十年,梁进终于苦尽甘来。因为此画的入选,梁进其人其画引起关注,北京有三家拍卖行来电,纷纷要求拍卖他的作品。梁进很淡定,我的作品还要打磨,离拍卖的水平尚远。 梁进早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以素描见长。梁进原为民盟盐城文化支部主委,现为江苏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徐悲鸿艺术研究会理事,副研究员。梁进涉足油画、水粉画和国画等多种门类,其艺术成就入编《百年中国书画家名录》,2007年出版了《梁进画集》。 2011年12月1日,民盟盐城市委和市文联共同主办了梁进个人回顾画展,这是他时隔20年后举办的第二次画展。市政协副主席、民盟盐城市委主委蒋婉求和市文联主席王小平同志到场祝贺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祝贺梁进同志数十年矢志不渝,在画坛精心耕耘终出的累累硕果。 画家出作品容易,持之以恒也容易,但是,要出有骨头的作品,拿出有份量的“干货”,何其难也?最近,丁帆先生在《文学报》发表文章,批评中国的文学批评缺“骨”少“血”。丁先生直言不讳:我们的批评家和评论家既无“血”——对文学的忠诚;又无“骨”——对真理的追求。同时,我们还缺乏沉下心来读书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所有这些,才真正是我们今天批评沉沦的根本原因!
放之画坛,何尝不如此?我们的画家大多逃避现实,对创作关于人类和自然寄予悲悯情怀的作品缺乏兴趣。他们大多寄情于山水之中,陶醉于珍禽异兽之间,歌功颂德,粉饰太平。这样的“寄情”和“陶醉”与画坛的特点不无关系,只是太多太滥了,以致于真的“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人们大多喜爱品味崇高,品味幸福,谁愿意去品味凄凉呢? 梁进有点另类,他的作品有人物,有故事,更有一种让人窒息的沉重感。 读画家梁进先生的人物画《卖炭翁》,感觉一阵凄凉沁入心脾。它虽然是远去了的凄凉,但仍然给人永久的回味啊! 梁进擅长油画肖像、人物、风景。他认为,人物画家与作家一样,关注人生,直面现实,发现人类的真善美,是他们的责任,只不过手段不同罢了。他坚守现实批判主义的创作理念和写实风格。梁进为人正直,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时常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借助画笔挥洒于画作之中。《卖炭翁》就是这样的一幅典型作品,它体现了梁进爱憎分明的立场和关注民生的悲悯情怀。 对于唐代诗坛高高耸立的两位巨人李白与杜甫,我更仰慕后者。李白的浪漫与潇洒固然令人心驰神往,但杜甫直面现实的严峻与沉重同样让人血脉贲张。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他的“三吏”与“三别”,写尽了唐代百姓的辛酸。他的《卖炭翁》画出了封建社会贪官污吏盘剥百姓的丑恶嘴脸。 到了梁进的画笔下,杜甫的《卖炭翁》展现出的是更为凄凉的场景。你看,画面的左下角,老汉弓背屈膝,手按膝盖,举起无力的也是干枯的左手,发出嘶哑的悲号。老汉的面部表情痛苦不堪,让人不忍卒睹。右上角是收炭车绝尘而去,没有人理睬老汉的呼喊,只有老黄牛忍不住回过头来看了主人一眼。杜甫的诗用“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的细节来描写卖炭翁的辛苦,用“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来突出卖炭翁矛盾的心理。梁进则用老汉脚底下的半匹红纱与画面大面积的黑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是红纱,它也是老汉心中燃起的熊熊火焰啊!面对红纱,老汉不屑一顾,他急需的是那失去的千斤木炭。这是不平等的交易,这是赤裸裸的掠夺。古往今来,这样对民众千奇百怪的掠夺何其多也! 梁进的油画《辛酸的兄妹约定》是一幅现实主义的作品,观后同样让人辛酸不已。罗丹说,世界上的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画家梁进善于从现实生活中捕捉水淋淋的活鱼,这条“活鱼”来自于江苏省电视台报道的一个真实的故事:父母失去劳动能力,微薄的经济收入已供不起兄妹上学,在兄妹的反复推让后,哥哥终于说服了妹妹,他自己外出打工挣钱,供妹妹读书。画面上近景是妹妹站在村边的桥头,抹着眼泪送别哥哥,远行的哥哥提着行囊正在向她挥手。秋风萧瑟,右下方是摇曳中的芦花。金黄色的田野上给人的是希望。天空乌云翻卷,云层压下来,象征着这对兄妹背负的苦难。画家笔下凝重的色调烘托出一个农家子弟的辛酸往事。 当你目光上移,只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路的尽头有一抹亮色,这是不是意味着这对兄妹有着明亮的未来?他们的关爱,他们与生活的抗争,他们对脚下这片土地的眷恋,都会有一个回报吧。生活的磨难只会使他们更坚强,打工为生活注入血液,读书为未来播下希望。一切都会好起来。 梁进画作对冷暖色调的运用娴熟自如,画面很好地渲染了当时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作者用景物说话,用人物说话,用色调说话,而且说得含蓄动人。兄妹的情缘在一挥手,一抹泪之中尽情绽放。兄妹因约定而分离,是温馨,还是不幸?兄妹的形体动作,景物形成的氛围给人巨大的想象空间:哥哥进城打工会好吗?妹妹的读书能成吗?梁进用画笔为我们精彩地讲出了一个让人潸然泪下的故事,同时又给观众设置了一个巨大的悬念。 画家就是用画说话,倾诉他们对这个世界的喜怒哀乐。梁进的油画“海瑞”、“刘墉与和坤”等,无不表达出他对正人君子的敬仰和对小人奸佞的鄙视。 他的画作既有宏大叙事,也散发着平民生活的烟火气。他的人物画《拉家常》鲜活灵动,贴近生活,关注民生,通过三个老太在菜市场里拉家常,直观形象地道出了百姓的幸福晚年生活。他的《拉家常》还配上了打油诗:“三个老太,菜场买菜,碰到一块,拉起家常,话匣打开。说起老伴,各有所爱,练起书法,进步蛮快。长花弄草,喜欢古玩,戒烟限酒,调整心态。儿子孝顺,媳妇不坏,孙女乖巧,外孙可爱。……”读这样的画轻松活泼,喜笑颜开。 一个画家真正的悲悯情怀并非是悲观失望,而是因为爱之深,才恨之切。 他的人物画结构严谨,造型准确,注重内心及表情刻划,作品生动传神,内涵丰富,对观赏者有巨大的视觉冲击力。 坦率地说,写实人物画在实践中遇到了一些尴尬,如素描造型跟传统中国人物画笔墨造型手法之间的矛盾,传统笔墨和表现现实人物之间的矛盾。人们已经不把写实的手法作为人物画评判好坏的唯一标准了。一般来说,人物画家年轻时敢于直面现实,思想是入世的。随着年龄变老,一个人出世的思想会越严重,创作欲望越来越淡化,人生态度和创作理念的矛盾也就越来越突出了,这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上的束缚。梁进反其道而行之,作品是“越老越辣”,他的思想是入世的,笔锋也是锐利的,他从来不回避历史与现实中的矛盾。他的作品中总是充满一种批判的、人文的东西,画面构图与色彩总是能放射出人道主义的光辉。 他是民盟的一员,参政议政,关注民生,责无旁贷。他是画家,敢于直面现实,同时,他的作品也不乏对美好生活的欢唱。本文开头提到的梁进入选香港回归15周年画展的国画《月归图》就是一例。他喜欢马,也善长画马,《月归图》的取材就是双马在皎洁的月光下并驾齐驱,诗意盎然。他说,近来要去内蒙古大草原写生,找找灵感,争取能画出更有神韵的马来。 他生活在盐城的每一天,为盐城的不断地拔节生长陶醉。几年间,盐城造出了一座新城,成立了城南新区,他常在内港湖边写生,他说,他要用画笔记录下这座美丽的新城,用画笔定格这个沸腾的时代,用作品告诉后来人,他们的前辈一直在打拼,一直在努力,对生活在这样的时代无怨无悔。 与梁进相识相知多年,读梁进其人其画多年,我读出了一个画家的悲悯情怀,这份情怀让我温暖,这份情怀也为他的作品打上了厚重的底色,注入了生命的活力。读梁进其人其画,如陈年老酒,越品越香。(3000字) 作者简介:作者为江苏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作家,民盟盐城市委宣传处副处长,盐城市图书馆研究馆员 通联:224002 盐城市图书馆 18961988622 qq:751564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