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江苏民盟 > 旧网站数据 > 正文
新时代盟员要以先贤为标杆
2012-06-15

 

——纪念张澜先生诞辰140周年

 

 

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主席、老一辈民主革命家张澜先生诞辰140周年,他在中国现代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他的功勋伟业和道德文章,时间愈久就愈闪耀出不朽光芒。深切缅怀先生,触发我们思考新时代盟员所肩负的责任,我们从民盟前辈身上学到了什么?要继承的又是什么

 

 

与党同行,是张澜的选择,也是新时代盟员的道路

 

 

张澜先生曾说:我一生经历了几个朝代,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我终于发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真正为祖国、为人民谋福利的唯一政党。因此,他坚持在大关节处与共产党互通声气、互相支持,用他的,领导民盟在无数次重大历史事件中发挥作用,经受住了一次次严峻的政治考验。

 

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后,张澜对国民党予以强烈谴责,同时与中共紧密联系,相互配合,揭露国民党的恶劣行径。他还冒着生命危险,把周恩来送来的皖南事变真相材料秘密全部散发出去。

 

1944年,张澜亲自出马,发动四川和云南的国民党要员龙云刘文辉潘文化等成为民盟秘密会员,5年后,当解放战争进行到最后关头,他们的起义减少了各方面的损失。

 

在重庆与毛泽东3次会面,一向谨言慎行的张澜和在场所有人说:“得天下者毛泽东。” 张澜看到了多灾多难的中国之希望,从此坚定了同共产党合作的信念。

 

缅怀先贤,作为新时代的盟员要愈加清楚地认识到,先贤选择的道路正是我们当下走的道路,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明天。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人民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祖国统一的宏伟目标。

 

 

清廉朴素,是张澜的品行,也是新时代盟员的参照

 

 

不羡慕位高势大的显贵,也不稀罕一掷千金的富豪,我最敬仰的是张澜先生的清贫廉洁。

 

从1911年至1918年,张澜在四川前后当了8年地方官,从川北宣慰史、嘉陵道道尹到四川省长。当政期间,张澜运用民主的理念,改革旧官场陋习,革除腐败,力倡清廉;大力兴办教育,人民安居乐业,在百姓中赢得了“川北圣人”的美誉。张澜为官清廉,对外应酬总是自掏腰包,因此负债累累,不得已将祖辈留下来的几亩薄田变卖,家中一贫如洗。

 

张澜在四川主政8年间,其夫人、老母仍在家乡过着养猪种地的农家生活。其四弟曾请求在他的政府机关中谋一低职,他拒之并劝道:“我不能任用亲人,你在家中务农并奉养老母亲最好。”当时南充军阀石青阳欲倒张澜,曾派人乔装暗访其家,但见 “环堵萧然,一屋空空,家人庵居素食,无可窃物”。暗访者以实相告,石叹曰:“川北圣人之誉,名不虚传也。”其高洁情操,连政敌也钦然不已。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张澜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周恩来特意拨了一笔服装费,希望张澜能一身簇新地出现在天安门城楼。张澜婉言谢绝说:“国家的钱,即人民的钱,我怎么可以用来做了长袍穿在自己身上?”他自己出钱,赶制了一件布长衫。这就是我们在熟悉的《开国大典》那幅油画上看到的张澜身穿长衫、银髯飘拂的形象。

 

当时国家给他分配了一套规格很高的大四合院,可是张澜拒绝了,只住在马匹厂胡同一所很小的房子里。他的小脚夫人刘慧征亲自劳作,种了一些家常蔬菜。

 

张澜先生清正廉洁、高风亮节的品德操守矜持不苟、舍已为公的生命追求,威慑人魄、傲骨隽永的浩然正气,道出了他历久弥新的秘密,他富足的清贫,总是让我们油然感动,肃然起敬。

 

近些年来,腐败问题已成为一个损害党的形象,疏远党群关系,危害改革发展的严重问题。学习张澜先生无疑是涤荡我们心灵灰尘的一副好药方,是我们坚守信念的好引子。新时代的盟员要做到不阳奉阴违、自行其是不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要廉洁奉公公道正派要务实为一身正气,把先贤的高尚情操传承和发扬光大。

 

 

四勉一戒,是张澜的操守,也是新时代盟员的传承

 

 

张澜先生提出的“人不可以不自爱,不可以不自修,不可以不自尊,不可以不自强,而断不可以自欺四勉一戒,不仅是先生的座右铭,也是他光辉人品的写照在迷茫充斥的当今社会,四勉一戒所凸现和蕴含的现实意义犹为珍贵

 

张澜先生与友人话别时曾言,人当有超出环境之情操,富贵、贫贱、威武、皆环境也。保路运动中,为保川汉铁路路权不失,他敢于面对专制的屠刀,即便刀枪加身、身陷囹圄仍然毫不退缩,令杀人如麻的屠夫赵尔丰也只能喟叹张澜太强横。国民党专制统治时期,民主人士李公朴、闻一多惨遭杀害,他不顾个人安危,扶病悼念,谴责国民党镇压、摧残民主的丑恶行径,坦言:本人步两先生后尘,为中国之民主和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会后,他被特务击伤,却凛然无惧,个人流血算不了什么,我早已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通往真理的道路,往往是布满荆棘的,而先生始终无私无畏,孜孜以求,无怪乎陈毅元帅盛赞他:立场始终坚定,敢说、敢为、不畏强暴,不怕生死与反动派作斗争”。

 

张澜先生赢得不同时代和不同社会阶层的广泛尊重,靠的是什么?是他的德,是他为和平民主上下求索,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精神;是他的宽容、忍耐、坚定、明达,是他躬身践行的“四勉一戒。我们仰视他的浩然正气,追怀他的道德文章,就是要在他精神光芒的辉映中去领悟:如何做一个有良知、有风骨、有节慨、有担当的知识分子?如何在心中树立一道标,建构起作为一个新时代盟员应有的社会道德标准和政治素养标准?

 

张澜先生在他80岁生日会上说:“一个人的价值,亦不是以寿的长短来计算,立德立功立言,这是估计一个人的价值的标准”。的高尚品德,他为人民福祉的抗争和努力,体现着中国知识分子的良知,尽现民盟赖以薪火相传的精神,即使今天看来,也不失为兴国之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应汲取的营养。

 

 

与日俱进,是张澜的大德,也是新时代盟员的追求

 

 

张澜先生身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一生跨越四朝三代,在充满无数风险危机的社会人生磨难中,以国家民族大义和时代精神为依归,从思想观念到实践行为,自觉地完成了由专制农耕社会的学儒、官儒,向现代知识分子的转型。回顾先生堪称传奇的一生,从封建王朝的宦场志士到共和国的布衣高官,从深受传统文化熏染的文人墨士到与专制制度不屈斗争的民主理念典范,我们不禁思考,何以促成他如此巨大的转变?为何在历史转折的每一个关键岔口总能矗立于时代的前沿?这其中蕴含的应该是先生求新图变,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1954年五一劳动节后的星期日上午,张澜老人在北京嘉祥里5号的住宅内,对着满堂的亲人和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吕光光等,说起了五一节在天安门城楼上的事。张澜老人捋着长髯,轻言细语地说:五一那天,我在天安门城楼上对毛泽东主席说,我现在已是80以上高龄了,身体一天天地衰弱了,于国家已无什么贡献了,请主席允许我辞去现有职务,让我安心养病吧!古人有乞骸骨的史例,我也向主席乞骸骨。毛主席听后严肃地对我说:表老,您不能辞!我是你们大家把我推上主席座位的,你们要是辞职不干了,我岂不是成了孤家寡人了接着毛主席又面带微笑地说:表老,您是一面旗帜,插到哪里就起作用,而这个作用是别人起不到的,表老啊你很好,你的德很好,是与日俱进的啊张澜老人叙述这事后,又笑吟吟地说:哈哈!我成了一杆旗了。

 

张澜先生一生梦耽天下,求索不止,直至耄耋之年,仍言18岁的青年朋友应该说学到老,我这个80岁的老人是老要学,从未间断对优秀思想和先进文化的吸收消化。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1926年先生出任国立成都大学(今四川大学)校长后,把五四时期北京大学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理念移植到成都大学,提出的第一个口号,就是打开夔门:无论教师政治信仰如何,来自何党何派,学历出自何校,一律惟才是举。到1930年,先生把只有一块牌子的成都大学,办成了声名远扬的高等学府、西南地区民主与科学的堡垒,世人将他和北大校长蔡元培相提并论。

 

在张澜先生诞辰14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表达对这位民盟前辈的纪念和缅怀,最重要的就是要从先生留给我们的思想和精神中领悟到最本质的东西,树立起人品道德和思想觉悟的时代标,以信念立德、以操守立身、以道义立言、以担当立行,做一个真正无愧于先贤、无愧于民盟的合格盟员。

 

 

陈红娟 民盟常熟市委

 

215500 常熟市金沙江路12号

 

0512-52717156 13862339603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