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江苏民盟 > 旧网站数据 > 正文
缅怀我盟先驱张澜主席
2012-04-09

 

——纪念“民主的求索者”诞辰一百四十周年

 

民盟江苏张家港市委 朱贻杰

 

中国民主同盟原名“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于1941年3月19日在重庆秘密成立,当时公推黄炎培为主席,后(同年10月)推举张澜为主席。1944年9月改为现名,简称“民”。

 

民盟(下称我盟)是主要由从事文化教育以及科学技术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的,具有

 

政治联盟特点的政党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的参政党。

 

我盟成立至今已有71年光荣历史,历届中央主席有黄炎培、张澜、沈钧儒、杨明轩、史良、胡愈之(代)、楚图南、费孝通、丁石孙。现任主席为蒋树声,副主席有张梅颖等。从建盟、成长、发展和壮大,已在30个省、自治区、直市建立了组织,盟员约22万人。

 

我盟建盟之初,就坚定地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抗战期间高举“抗日民主团结”的大旗,抗战

 

胜利后坚持“和平民主统一”的斗争,新中国成立后,坚持走爱国和社会主义道路,因此凝聚了众多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其中首推我盟创始人和领导者民主的求索者——张澜

 

张澜(1872~1955)字表方,四川南充人幼年随父耕读,25岁中秀才,补廪生,先后执教于川北的南充乡塾和广安紫荇书院。1902年入成都尊经书院深造,专攻经史。因成绩优异被选送日本东京宏文书院学习教育。留学期间,因倡议那拉氏(慈禧)退朝,被视为大逆不道,遭清廷驻日公使押送回国。

 


 回国后积极投身中国的独立、民主、自由和解放事业。1911年领导标志民族觉醒的四川保路运动,反对清政府卖国,促进了全川人民大起义,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获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赞扬。

 

辛亥革命后,任川北宣慰使,继任国会众议院议员。1915年联络川军北上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共和恢复后,任四川嘉陵道道尹,主持川北庶政,使川北人民安居乐业,被誉为“川北圣人”。1917年升任四川省省长,由于为官清廉为民着想,又被誉为“布衣省长”。1918年在北京设立“四川省省长行署”,离川赴京述职五四运动时期,开始接触进步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任北京《晨报》常务董事,大力宣传民主与科学。

 

抗日战争时期,张澜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1年3月和黄炎培等其他民主政团,共同发起成立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后改为中国民主同盟)自1941年10月继黄炎培后任民盟中央主席他领导民盟始终支持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1943年著文《中国需要真正民主政治》,揭露国民党“实施宪政”的骗局,阐明民盟的民主政治主张,为争取抗战胜利做出了卓越贡献。

 

抗战胜利后,他领导民盟响应中共团结统一、和平建国的主张,坚定地与共产党保持一致,反对内战。1945年12月,他代表民盟致函国共两党,对团结、民主、军事、国家建设诸问题提出意见,吁请国共双方于1946年元旦下令停战。1946年代表民盟出任旧政协首席代表。内战爆发后积极促进国共和谈,和谈破裂后,领导民盟总部发表声明,拒绝出席伪国大。1947年11月国民党政府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张澜在民盟总部被迫解散的次日毅然以个人名义发表声明,严正表示“我个人对国家之和平民主统一团结之信念,及为此而努力之决心,决不变更。我希望以往之全体盟员,站在忠诚国民之立场,谨守法律范围,继续为国家之和平民主统一团结而努力,以求达到目的”。1948年1月,致信民盟三中全会,支持恢复民盟总部。1949年,因拒绝去台湾,在上海遭国民党政府软禁,后经中共地下组织营救脱险。

 

建国初期的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新中国成立后,他以高度的政治热情参加国家大政方针的决策,为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直至1955年2月逝世

 

个人敬读我盟光荣盟史介绍伟大业绩得知,1939年10月,与黄炎培、梁潄溟、章伯钧、沈钧儒等在重庆发起组织 “统一建国同志会”,主要会员为国民参政员此会并非作为一个政党而存在,但它将国共之外的抗日党派和主张抗日的无党派人士联系在一起,在组织上实现了各党派的初步联合,为后来建立政团同盟”奠定了组织基础。

 

1941年3月19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黄炎培当选为主席。当年10月,黄炎培辞职,接任主席一职,直至逝世。和黄炎培“同盟”成立的发起人,也当年先后任“同盟”主席,可同称为“民盟先驱”。

 

我盟成立初期是秘密的,开展活动是地下的,国民党反动当局的威胁、恐吓、逮捕、拘禁、枪杀随时可以发生但“杀头不要紧 只要主义真”就是在“抗日、民主、团结、和平、统一、合作”大旗面前,坦然应对。

 

抗日战争胜利后,共产党与国民党就两党关系、利益等问题重新谈判,但蒋介石政府毫无诚意,利用谈判拖延时间,加紧发动内战的步伐,妄图一举消灭共产党,以达到其在政治上独裁统治的目的。我盟黄炎培、沈钧儒郭沫若、柳亚子、罗隆基等为代表的各民主党派,一方面口诛笔伐独裁政权,一方面积极拥护中共的主张,把建立一个和平民主国家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中国共产党身上。

 

接任的1941年10月开始,直到1955年2月在京逝世,将他的一生贡献给我党、我国和我盟。担任我盟中央领导工作,前后长达14年之久,与我盟的“生死相依”,这我盟盟史增添光彩的一页与我党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也是始终如一的

 

必须指出,在教育方面也有着突出的成就,举凡普通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留学教育,不仅涉足且有建树。最能全面、直接、集中反映先贤教育思想和实践的,是1926至1930年就任国立成都大学(今四川大学前身之一)校长期间的言行,被我后任民盟中央主席史良“杰出的人民教育家” 一位“世纪老人”,经历了从晚清到新中国成立的各个时期,在反帝反封建的基础上,终生标举科学与民主的旗帜,以教育作为传播科学的实践、以参政作为实现民主的手段,充分体现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人文良知和社会责任。

 

今年是曾任前四川省省长我盟中央主席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第一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和第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诞辰140周年作为后生和晚辈盟员的我瞻仰的胸怀大志,立足我盟与党合作,紧跟党走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盟正战斗在祖国各条战线上的先进生产者和工作者的光辉形象,有感于我市人民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有感于我市盟内其他同志的学习榜样,有感于我在退休前“表里如一、方正做人”为座右铭,尚能“平凡做人、平实做事”虽入盟时间不长,但受盟的教育不少,深知盟员必须具有高尚的品德、学业的专长和务于社会的愿望。古稀的我,虽已退休也应继续发挥余热,在我张家港市委和上级盟组织的领导下,和市盟同志一道学习、继承和发扬先辈的遗愿,继续做好参政议政工作,共同为我市在省内第一批基本实现现代化,为将我市盟打造成全国一流民盟基层组织而努力奋斗,并以此为献礼,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和我盟第十一次两个代表大会的顺召开藉此表达我这古稀后辈对先辈的深切缅怀!

 

注:本文作者朱贻杰(1935-)曾任张家港市政协委员、常委和科协常委及江苏沙洲工学院副教授,现退休。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