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江苏民盟 > 旧网站数据 > 正文
缅怀我盟先辈黄炎培主席
2011-10-18

——写于中国民主同盟成立70周年

民盟张家港市委盟员 朱贻杰

今年是玉兔呈祥,喜庆不断之年。1月1日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实施之日,3月19日是“中国民主同盟成立70周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

在这些喜庆的日子里,我党和政府及全国各族人民先后举行了郑重的宣传报道或隆重的庆祝活动,我民盟中央和各地盟组织也举行了相应的喜庆活动。与此同时,作为盟员的我辈不禁缅怀起,中国近现代著名爱国主义者、民主主义教育家、近代职业教育创始人和理论家、我盟首任主席——黄炎培先辈。

一、先辈的生平

黄炎培(1878-1965)号楚南,字任之,笔名抱一。江苏川沙县人(今属上海市)。早年父母双亡,随外祖父发蒙,接受传统教育。后迫于生计,年未弱冠,即在家乡任塾师。1899年在松江府以第一名中秀才,1901-1903年考入南洋公学,中江南乡试举人,返乡兴办学堂及因宣传反清被捕入狱,后经保释逃亡日本。1904年事息回国。1905年经蔡元培介绍,在沪参加由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后又接任蔡的同盟会上海分会会长职务。仍继续兴办学校和任教。辛亥革命前后,在江苏省教育部门任职,规划建设大中学校和县立小学。1914-1917年春,先后在国内各省及美、日、英等国考察并有著述。1917年回国后联络教育界和实业界知名人士,在沪创办“中华职业教育社”,次年创建“中华职业学校”。此后数十年,先辈主要通过教育社开展教育和社会活动,1921年虽被委任中华民国教育总长(部长)而不肯就职。曾参于起草1922年学制,进行乡村建设实验和筹办省内外多所大专学校。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创办《救国通讯》,宣传爱国主义,支持松沪抗战。1941年,与张澜等人发起组织“中国民主政治同盟”并首任主席。1945年,他创立中国民主建国会并首任主委。解放后,历任中央政府及民盟和民建中央要职。1965年在京病逝葬于八宝山,享年87岁。

二、早年在交大

交大是“交通大学” 的简称,这里是指由清朝大臣盛宣怀于1896年,在上海创办的“南洋公学”(即今“上海交通大学”的徐家汇校区)。它先后设立有师范院及其附小,后名外院、下院、中院和上院(相当于现在的中师、小学、中学和大学)。由于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急需培养品学兼优的政治家,故于1901年在上院开设特班。他就成为交大特班的首届学生,还是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时任班主任和老师)的得意门生。

据先辈回忆:“中文总教习蔡鹤卿师元培(笔者注,蔡元培字鹤卿)集同学谈话,交给我们一张分门清单,上写着哲学、文学、政治、外交、经济、教育等二三十门学科,让各人任选一门。然后蔡师就这一门开示应读的主要、次要书目,嘱向学校藏书楼借书阅读,每天写笔记送老师批阅”。 后因特班发生“墨水瓶事件”的波及全院的学潮,学校勒令解散,他遵特班蔡师嘱附返乡办学。

三、后来与民盟

民盟是“中国民主同盟”的简称。其前身是“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于1941年3月19日在重庆秘密成立,原为一个多民主党派的联合组织,先辈代表“中华职业教育社”作为主要创建政治团体之一,为民盟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时公推他为主席。同年8月,推举张澜继任主席。1944年由团体会员制改为个人申请参加,故改为现名。他对民盟后来的发展发挥了很大作用,仍积极参于民盟的领导工作,即使在古稀和耄耆(1949-1962年)之年,还担任民盟中央常务委员、委员等要职。

四、先辈与我党

早在19世纪20年代,先辈和我党早期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有过交往。1937-1938年,他会见过徐特立和周恩来,徐对他以“学生”谦称 。1938年国共合作时,徐和周等代表共产党加入国民党的国民参议会,他也作为社会贤达被聘为国民参政员,开始了他配合我党,力促“国共两党”联合抗日的救国运动。1945年为恢复国共和谈,他等一行飞赴延安,毛泽东主席亲率在延的其他中共领导人赴机场迎接,并与他进行了长达十几个小时的促膝谈心。在后来他发表的《延安归来》一书中,记述了被称作“‘黄氏周期率’的黄、毛对话”。1949年3月,毛主席率党中央从河北西柏坡飞回北京,他站在各界人士的欢迎队伍中,恭迎毛主席等胜利归来,并陪同毛主席等检阅人民解放军,这也是与毛主席的再次相逢。

新中国成立后,他破“不为官吏”的立身准则,欣然从政。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以及在我党中央领导下的民盟中央常委和民建中央主委等职。

五、肯谏和敢谏

先辈是真诚的人。他和毛主席的党内亲密战友及党外至亲好友一样,对毛主席的政策并非是件件都理解和同意,也并非是所有都予以首肯的。在若干政策上,有些不乏重大政策他是有所保留的。对毛主席的意见,他是当面直说,或去信表达,或回避口笔交锋,改在相关会议上提出。就向毛主席提出不同见解而言,他堪称是一位肯谏和敢谏的典型。毛主席对这位以师长相待的好友,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很尊重、很客气、很宽厚的。对他的意见有的听取、有的采纳、有的参考。因此,他不仅是毛主席和共产党人的“挚友”,更是“诤友”。

六、后辈的缅怀

曾为交大学子、当过职业教师、现为民盟盟员的我,对于先辈的“才华横溢、学贯中西,献身职教、矢志不移,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伟大业绩,我早有所闻,其光辉灿烂的伟大精神令我钦佩不已。我虽“平凡做人、实在干事”直至古稀,但在先辈面前实在汗颜。如今我愿在先辈和其他先贤及现盟领导和同志的鞭策、关心和帮助下,在我有生之年继续“做好平凡的人、干好实在的事”。

值此我盟成立70周年之际,让我等后辈在我党的正确领导下、在我盟的大力指导下,继续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大政方针,履行好参政党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切实把胡锦涛同志的“七一”讲话精神落到实处,与我党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为我党和我盟风雨同舟的光荣历史再谱华章,藉此告慰以先辈为代表的我盟先贤的在天之灵!

注:笔者为交通大学1955级校友,江苏沙洲职业工学院退休教师,民盟张家港市委盟员。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