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发生在日本东北部的里氏9.0级强震和因地震引发的巨大海啸震惊全球,不仅给日本国民生命财产以及经济带来巨大的损伤,而且给全球经济、政治、生态多个领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灾害发生后,我们从电视画面看到了大部分日本国人面对灾难、应对灾难的那份从容、镇定、有序令我们震惊、动容。而这份从容、镇定、有序从很大程度上讲是得益于日本成功的防灾教育体系。
我国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家,每年发生的各种灾害损失数以千亿元计,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长期以来,由于忽视对国民的防灾教育,人们普遍缺乏基本、必要的安全防范知识。就是在江苏等沿海发达地区,虽然对市民进行了一些基本的防灾教育,但这种教育很不系统,如在公众聚集场所,当发生地震、火灾、建筑物坍塌等事故时如何避险、如何实施人员救助等,都缺乏应有的教育和指导。一旦突然发生灾难和事故,许多人往往手足无措,造成大量本来可以避免的人员伤亡。
根据上述情况,建议加强公民防灾教育,切实提高国民防灾意识,提高自救互救的能力。具体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是建议制定“防灾减灾十年规划纲要”和“五年实施计划”。为减少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建议“十二五”期间,政府要把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作为重大民计民生事项,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提高灾害预防与治理能力。明确“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以防范为主、能力建设为本”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抗灾备灾基础设施,狠抓防灾减灾应急机制建设,深入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全面提高防灾减灾整体能力和水平,更好地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类灾害,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要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并针对监测预警、抢险救援、转移安置、应急保障、医疗防疫等重点环节,定期组织开展防灾减灾应急演练,全面提高灾害应急响应能力。
二是要把防灾减灾教育真正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要抓紧时间培养和建立专业的防灾减灾师资队伍;要抓紧时间引进和编写一批符合我国国情的防灾减灾教科书;要抓紧时间在国民教育框架下开设各类必要的防灾课程、进行有计划的年度防灾演练;要抓紧时间将防灾技能的考核纳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测评体系;要抓紧时间建立面向公众的防灾减灾教育培训中心,确保公众不仅能够了解灾害,而且还能够直观地体验“灾害”,增强教育培训的有效性、实战性。
三是要把防灾减灾教育真正纳入到公众文化传播体系。要将防灾减灾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应抓紧时间在电视、广播、网络设立专门的国家防灾减灾公益频道;各级新闻媒体应加大对防灾减灾知识的传播力度,制作和拍摄一批经典的、群众喜闻乐见、入脑入心的防灾减灾影视作品;各类报刊杂志也应“强制性”定期设立公民防灾减灾教育栏目,多媒介、多渠道积极营造全民参与的防灾减灾教育氛围,向公众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增强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防灾避险技能。
四是建议多渠道提供防灾减灾资金保障。目前,我国在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救灾物资储备、防灾减灾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的经费投入明显不足,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建议国家多渠道增加经费投入,为防灾减灾提供资金保障。财政部门坚持将防灾减灾所需资金纳入每年的经费预算,重点支持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和防灾减灾应急队伍建设,积极推进防灾减灾信息化、网络化建设,不断改善防灾减灾技术装备,大力开展防灾减灾科技研发和技术推广应用工作。采取给予防灾减灾引导资金的方式,促进地方政府增加经费投入,同时引导科研机构和相关企业投资防灾减灾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生产。建立社会防灾减灾基金,吸收企业、社会团体、公众及海外人士对防灾减灾的捐赠。
防灾减灾人命关天,责任重大。让我们铭记灾难,切实增强防灾减灾、人人有责的意识,共同维护生命安全,共同创建和谐社会。
民盟扬州市委新华中学支部 常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