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江苏民盟 > 旧网站数据 > 正文
重 访 重 庆 随 想
2009-11-16

2009年9月14日至19日,我随金坛盟市委组织的学习考察组,一同前往民盟党派发源地——重庆,进行为期6天的考察学习。说起重庆,在此之前,我已经数次因公出差去过祖国大西南山城,参观过关押革命先烈和英勇就义的监狱渣滓洞和白公馆,参观过歌乐山革命烈士陵园和纪念馆。通过参观和了解,使本人思想灵魂受到了洗礼,对革命先烈为了建立新中国、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英勇事迹和精神深受感动。这次重访重庆,参观渣滓洞和白公馆,我有着与以往不同的心情和感受,因为这次是以民盟盟员的身份和情感,来参拜民盟先烈,学习民盟发展史的。

我是1999年入盟,通过对盟史的学习,了解了民盟的前辈,从民盟成立的那天起,主张“贯彻抗日主张,实践民主精神,加强国内团结”。为推翻蒋家王朝、实现民主、和平和独立,建立新中国,始终站在中国共产党一边,和中国共产党一起与国民党反对派进行了不屈不饶斗争。民盟先烈的鲜血是和中国共产党先烈的鲜血流在一起的。在重庆渣滓洞和白公馆革命烈士纪念馆中,陈列着许多革命烈士的生平和事迹,其中就有许多是民盟盟员。 渣滓洞和白公馆是国民党反对派关押革命党人和进步人士的监狱。渣滓洞原是小煤窑,因煤少渣多而得名。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渣滓洞有180人遇难,其中共产党员166人,民盟盟员5人,民革1人,劳协3人,逃出去的15人。15人中的张泽厚为盟员(1906-1989);在白公馆遇难的共产党员有30多人遇难,民盟盟员周从化也同时遇难,另有20人脱险。据历史文献记载,在渣滓洞和白公馆,先后有廿七名盟员(其中廿名先后加入了共产党)在“白公馆”、“渣滓洞”等处英勇地献出了生命,他们是:何雪松、刘国志、陈然、蔡萝慰、邓惠中、程兼谋、成善谋、周从化、李惠明、沈迪群、胡作霖、张国维、张孟晋、张泽浩、张守正、张国维、丁鹏武、李子伯、黄细亚、潘鸿志、陈鼎新、粟立森、章培毅、唐征文、黎义霖、胥良、孙一心 。这些盟员,面对酷刑坚贞不屈,为了崇高理想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生死关头同共产党员一道坚持斗争,直至在敌人的刑场上慷慨就义,他们的血同共产党员的血汇集一起,共同染红了中国革命的历史丰碑。 这次参观学习的全体成员都是民盟盟员,在整个参观过程中我同其他盟员一样,特别关注民盟先烈的事迹和历史资料。在这些带血的历史史料中,民盟先烈的英勇事迹深深感动了我,使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在渣滓洞和白公馆监狱中,以江竹筠为代表的中共烈士,其不屈不饶,用自己的生命保护党的组织,其英勇事迹可歌可泣;为真理而献身的盟员烈士,同样悲壮而伟大,许多还有着民盟盟员和中共党员的双重身份。例如: 成善谋,他是1939加入共产党,于1944年加入民盟,在政治活动中主要是为中共“挺进报”抄收新华社电讯,为中共筹集活动经费,遇难时年仅32岁;张国维,原来是中共党员,1945年受中共党组织安排加入民盟,从事革命活动,在渣滓洞遇难时年仅28岁;刘国志,1940年加入共产党,后又加入民盟,被捕后关押在白公馆,面对酷刑和威逼,他坦然道:“我死了有党,等于没有死!我如果出卖组织,活着又有什么意义。”面对敌人的屠刀,在激昂高吟《就义诗》声中英勇就义,年仅28岁;蔡萝慰,民盟盟员,牺牲前用竹签蘸着棉灰调成的墨汁,写下未完成的长诗《黑牢诗篇》,“热铁烙在胸脯上,竹签钉进每一根指头上,用凉水来灌鼻孔,用电流通过全身……人的意志呀,在地狱的毒火里熬炼——像金子一般的亮!像金子一般的坚!可以使皮肤烧焦,可以使筋骨折断;铁的棍子,木得杠子,撬不开紧咬着的嘴唇,——那是千百个战士的安全线呵!用刺刀来切剖胸脯吧,挖的出来的——也只有又热又红的心肝!(节选)”。多么悲壮、多么惨烈、多么坚定、多么伟大!民盟先烈用热血,与中国共产党先烈和各民主党派革命的先驱,共同谱写了“风雨同舟、荣辱与共、肝胆相照”的革命历程。 这次在重庆,考察学习组还专门参观了“特园”。“特园”是民盟的诞生地,1943年3月19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后改为中国民主同盟)在此正式成立;同时“特园”还作为中共进行统战工作和民盟开展活动的主要场所。2008年5月12号,“特园”成为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并正式开馆。馆内分别陈列着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致公党、九三学社、台盟等八个民主党派发展历史的展览。在中国民主同盟陈列室内,陈列着很多珍贵的照片与历史文物,反映了中国民主同盟成立以来和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风雨同舟,为中国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做出的重要贡献。同时,民盟成立以来历届主委照片以及民盟发展过程的许多史料也陈列馆中,对我们今天的盟员了解民盟发展史、学习民盟前辈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有着重要的意义。馆内收集了八个民主党派先贤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办公用品、生活用品、书信、手稿等物品。并用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和资料,反映了各民主党派特别是民盟成立和发展的光辉历程,使我们后人加深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光荣历史的理解,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历史必然性、伟大独创性和巨大优越性的认识,同时也增强了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念。 短短的6天参观和学习,使我深切体会到,正是民盟先烈和前辈以及各民主党派,为了建立新中国、实现崇高的革命理想,长期与中国共产党一起,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今天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其革命精神和英勇事迹,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发向上。同时使我们更深刻的认识到,作为中国民主同盟的盟员,坚定不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中国共产党和民盟上级的领导下,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是我们现代人的历史使命,同时也使我们更加珍惜今天民主、和谐的政治氛围和环境。让我们进一步的解放思想,与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一起,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共同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广阔前景而努力工作吧。

(金人宪2009.10)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