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明德
(一) 有勤俭之歌唱道:“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社会主义建设离不了、离不了。不管是一寸钢嘿嘿一粒米,一尺布、一分钱,咱们都要用得巧。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千日打柴不能一日烧……” 勤俭,乃勤劳简朴之意。便是节约人生之风范。 节约者,节制物欲、约束消费之理也。有人曰:如今啥时代,还讲那陈词滥调何用?吾谓贵君: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节约乃绝对真理。君不见 “成由勤俭败由奢”,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节约之理,人人皆懂,大约无须饶舌。而今吾谓:欲使社会公民大行节约之风,各级政府机关当自先行;机关由公务员组成,每一公务员当真由我做起,方能形成风气,推动民风也。容当结合自身实践体会,参与“节约”之小议。 (二) 不怕君寒碜,吾乃一介布衣,从小缺衣寒食,大约整个青少年时代未尝饱肚暖衣之味,深知“一分钱掰成两半花”之道理,无论公私。 上世纪60年代末17岁参加工作,一度曾执掌连队“财政大权”。那年代何等艰苦,全连200余指战员,人均月公务经费仅0.3元,总数不过60余元,须承担全连照明(地处黄海之滨无照明供电,每晚各排各班集体学习方能领取一灯煤油,需用3天)及一切公务开支,于是一根大头针掉地都弯腰捡起而再用于记帐凭证,一张纸尽量约缩字迹体积两面写满;其时连队首长干劲大雄心强,唯求产量而无抓节约成本之概念,排灌费、机耕费、农药化肥种子费、生产工具费等开支大手大脚。其时吾年轻气盛,在“突出政治”年代竟敢撰文建议强化成本核算。初,指导员颇不以为然。年底结算每斤稻谷成本竟高达1.05元(其时大米仅卖0.14元一斤)!遭团部批评后始明吾节约成本之建议有益,遂命吾等向全连作成本核算辅导报告,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翌年成本大降10万余元,指导员捧“四好连队”奖状喜滋滋回连,从此成莫逆之交,情谊数十年不衰。 当年办公条件与今无法同日而语。连队营房乃空斗墙平房,半间屋一板床两旧办公桌兼作卧室,屋内无任何调温设备,冬寒夏热或瑟瑟发抖、或大汉淋漓照样办公,业余扛起大锹锄头下地与战士们实行“三同”,各级干部皆如此无一特殊者;即使是年皆30之大龄知青结婚成家,3家人2间屋,一家半间,另有半间作公共厨房。因物资紧缺隔墙只砌大半高并不到顶,隔壁动向一应俱闻,很令新婚“家庭”尴尬不已。但条件如此,知青大哥大姐们照样在“婚房”内生儿育女,如今已成爷爷奶奶共享天伦之乐也。 后“转业”至开山工地、煤矿井下,又赴工厂当工人、搞企业管理,每每见一根导火索、一枚雷管;或矸石中一块煤炭、掘进头地上一颗道钉、采煤面上一块木料;车间地上一根铜线、一颗螺丝;办公室地上一根回形针等等,都会捡拾而归于公物重新起用;每见公灯明、公水流必随手关闭;年年策划组织参与增产节约运动雷打不动,处处讲积少成多粒米成箩已成习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概念根深蒂固也。 再忆物质生活。上文言及青少年时代不知饱暖之味,未敢有半点虚夸,因养成一生简朴习惯。工作后首月工资买双胶底“田径鞋”,乃平生首双新鞋。后有条件穿上皮鞋,鞋垫、鞋、袜一两天一换,脱时鞋窝尽量向阳照射以 “消毒保洁”,鞋垫遮盖鞋面勿使脆裂,如此经久耐用。四五年后底裂根脱,至今还常请鞋匠修补,一鞋穿五年八载、一衣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再三年”,实乃真实写照。80年代终于能买自行车,半年工资一辆车岂能不爱惜有加:一周保养、定期检修、年年大修,更换零件皆自己动手。若非后来小偷猖獗“借用”而去,一辆车骑上10年以上不成问题。随现代化到来,先享各种家电与现代交通工具、居豪宅并频繁更新者比比皆是,吾虽囊中有所改善但更多为“钱用刀刃”计,总等普及后再用不迟,至今仅有几件必需家电皆为家中“首代”用品,仍居70余平方安居房;多友摩托车早换汽车,而吾仍骑电动自行车穿城对角线远道上班,乐此不疲并不以为“耻”也。再说民以食为天,有人津津乐道“穿乃威风,吃乃真功”、奉“人生几何,对酒当歌”、“不尽享受亏了自己”为座右铭,于是饮食起居挑三拣四、追豪求奢毫无节制。吾谓“其未尝或已忘饿肚之味也”。故除“大荤死人、小荤苍蝇”不食外,凡能饱肚食物吾无一挑剔,凡能穿之衣一概上身——毛泽东且对布鞋与补丁重叠衬衣爱不释手,况吾草木之人乎?90年代曾用打油诗描述《我之现代生活》: “运交华盖无奢求,布衣温饱乐悠悠。大饼油条可充饥,淡饭粗茶亦长肉;位卑也将国民忧,唯念万千百姓愁;斗室漏屋书为伴,三尺案头写春秋”。是为自勉,至今不悔而力行之;每每有参议成果或小文发表,很引为一种享受——吾乃精神富有者也! (三) 常听人曰:“人生一世,吃穿二字”;或曰“活着就为钱与享受”。吾谓错也,切莫将生存手段与目的倒置;有友笑曰:看尔一辈子就知吃苦,人生何乐?吾谓此言差矣,纵向与己比较吾早福乐也;若横向与人比较,偌多工农大众何及吾福?足也。古人曾教诲官者须“先忧后乐”,而今却有官员穷奢极欲,不择手段损人肥己,只乐己而不忧民,自以为乐,其实无边苦海正招其蹈也,活脱脱“偷来人生”! 有道是:家有广厦千间,不过夜寐六尺;仓储粮食千锺,不过日食一升 。面对物欲横流、灯红酒绿,或“朱门酒肉臭、路有冻尸骨”之惊人重复现象,劝君节制物欲、约束消费,少坐公车、少吃公饭、少挥霍公款——其乃民脂民膏,当用于国家建设与民众发展;外加常唱“勤俭之歌”,勿忘出生寒门衣钵,牢记“先忧后乐”古训,永葆公务员乃“为公众服务之勤务员”良好名节也。 东拉西扯,老生常谈。所以忆之、议之,乃当今工业文明消耗资源、破坏环境甚烈,人类消费欲望过强而现有损子孙后代可持续发展之虞,且忘却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而追求奢华者众。故撰此短文,唯愿以此与君共勉,坚持节约人生,同建生态文明之高级社会形态也。 如此而已。2007年10月
(作者单位:民盟常州市委
联系电话:85683882,88825033(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