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江苏民盟 > 苏州 > 正文
青年盟员说丨周莹雅:在劳动与乡土中践行 “美美与共”
2025-09-03

  2014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积极树立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摒弃你输我赢、赢者通吃的旧思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一理念,是民盟卓越的领导人、中国社会学、人类学奠基人费孝通在1990年访问日本期间提出的重要观点。

  吴江是费老的家乡,不管是少年时期在老师、长辈那听到的口口相传,还是入盟后通过书籍、参观、学习了解到的更多事迹,费老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深入乡村、潜心著学的故事,都让我在求学工作的过程中有了更多克服困难的勇气和锐意进取的动力。

  我是一名水务工作者,很荣幸参与了联合河长制的建立推广和幸福河湖建设的全域实施等工作。今天我想以家乡的水为圆心,分享生活工作中的三个画面。

  第一个画面是一条小河。站在小天圩的杨柳堤岸,看水波漾起江浙两地的云影天光。这条曾经淤塞断流的村级河道,如今正以“幸福河湖”的姿态流淌着长三角一体化的诗意。作为土生土长的吴江人,我见证的不仅是河道治理的蝶变,更触摸到费老“美美与共”理念在新时代的生动实践。在过去,由于河道等级、保洁要求、治理标准的不同,跨行政区域的河道往往属于“你不管我也不管”的“灰色失管地带”。民盟吴江区委始终将水生态治理作为参政议政的重要领域。2019年示范区建设启动之初,民盟界别政协委员便提交了《关于构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治水新机制的建议》,首次提出“三统三分”治理原则——统筹规划与分区施策相统一、统一标准与分类考评相结合、整体修复与分段治理相衔接。得益于示范区的成立,吴江与周边县市区实现了交界河湖“联合河长制”全覆盖,吴江民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经江浙两省联合治理后的小天圩,碧波荡漾、花草繁茂、风景宜人,成为了江浙首个跨省界村级幸福河湖。我很高兴在河湖“各美其美”到“美美与共”的过程当中,有我的一份力。

  第二个画面是一群候鸟。沪苏交界的元荡,现在是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但就在五六年前,元荡还是一个两岸交通阻隔、沿岸杂草丛生、网障纵贯南北的“问题湖泊”。为贯彻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示范区建设,吴江和青浦打破行政壁垒,深化联合河长制,从“各管各”变“共同管”,携手开展元荡联合治理。曾经的问题湖泊完成了华丽转型,成为示范区首个示范幸福河湖。吴江盟员提出“治水不是选美比赛,要让生态系统自选设计师”,提出示范区河湖生态保留地建设,为野生水生物的存续提供了制度保障。水生态环境变好了,来元荡“歇脚”的候鸟也越来越多。为了给鸟儿们创造一片栖息地,经过充分交流和论证,青浦和吴江一致决定,在日常管护中,给本土水生植物野菱角留下空间。得益于野菱角的保留,在元荡,夏天可以看到浮须鸥、水雉等夏候鸟,冬天还能看到红嘴鸥等冬候鸟。如今每到候鸟到来的季节,元荡旁边就会架起大量“长枪短炮”,周边省市的生态摄影爱好者都会前来“打鸟”。留住一片野菱角,引来一群珍稀鸟,这是幸福河湖建设中的元荡故事。

  我要分享的第三个画面是一朵小花。在吴江的西南部,有一座形状狭长的湖泊,名叫长漾,长漾2023年入选了水利部幸福河湖试点项目,并于2024年通过验收,是示范区首个国家级幸福河湖。环长漾片区更是江南塘浦圩田、桑基鱼塘、蚕桑丝绸文化的典型代表,是费孝通先生“志在富民”、26次走访调研的“江村”集群,是“江村”文化的发源地。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吴江盟员提出了《深挖文化资源,做实田园经济》的提案,环长漾片区以“蚕桑、稻田、湿地”为核心,通过农文旅融合,有效实现了产品增值、产业增效。“苏小花”田野餐吧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苏小花”的前身是众安桥村的一个粮仓,2018年经创始人投资改造,摇身一变成为集咖啡馆、西餐厅于一体的田园餐厅。在稻田边享用咖啡西餐、在瞭望台上远观长漾,乡村田野餐吧的模式吸引了众多来自上海、苏州等地的城市客人,令苏小花成为人们心中“诗与远方”的目的地,周末往往一桌难求。一炮而红的苏小花盘活了闲置资源、激活了乡村经济,有效带动农民增收,成为了新经济产业导入乡村模式的代名词。

  从民盟前辈的学术理想,到当代盟员的履职实践,这三幅画面中不仅有河湖治理的创新,还有探寻乡村振兴的“江村密码”,更感受到了吴江民盟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展现出的治理智慧与人文情怀。作为吴江民盟的一员,我也立志能发扬“奔走国是、关注民生”的优良传统,积极开展调查研究,通过提交社情民意的形式建言献策、参政议政。2023年7月台风“杜苏芮”导致京津冀发生大面积洪涝灾害,我紧密结合一岗二岗,提出《关于整理农村水系、减轻洪涝灾害的建议》,建议通过实施河道清淤、水系连通,加强水域岸线管理,推进农村水环境治理等方面,优化农村水系,协调泄洪河道,从而减轻洪涝灾害。鉴于2023年以来全国文化演出市场发展繁荣、行情火爆的现象,2024年我提交了《做强做大文化演出市场,推进全市文旅融合发展》,对演出市场基本情况、经济效益、各地把握“粉丝经济”的政策、苏州的优劣势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要做大做强苏州演出经济,必须要围绕城市定位进行顶层设计,对经济结构进行整体优化,才能从演唱会等体验活动中获得持续增长动力。

  接下来,希望能继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调查研究,不断提升参政议政水平,用行动将“生命、劳动和乡土结合在一起”,用家乡情怀和责任担当抵御岁月的流逝、“不怕时间的冲洗”。

编辑:民盟吴江区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