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江苏民盟 > 南通 > 正文
初心映山河,岁月铭功勋——民盟南通文化总支部看望抗战老兵
2025-08-15

2025年8月15日,正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0周年纪念日,在民盟南通文化总支部主委、如东县政协常委窦立毅的带领下,文化总支部盟员代表缪宏建、孔艺、李彬、王红霞等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奔赴如东双甸镇、河口镇、袁庄镇,看望三位抗战老兵,在与他们的交流中,重温那段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

一行人首先来到双甸镇宗奎村,看望99岁的蔡友道老人。蔡老曾在新四军61团任班长,部队常年活跃于南通、如皋一带。在白蒲的一次战斗中,他带领全班与日伪军激战三个多小时,面对武器占优的敌人,始终坚守阵地、奋勇冲锋,最终以弱胜强,打死多名敌军,缴获轻机枪一挺、步枪九支,因战功荣立三等功。1945年的小海战役中,飞溅的弹片不幸嵌入他的膀胱,这道贯穿性创伤让21岁的他落下终身伤残,却也成为他保家卫国的鲜明印记。民盟南通文化总支部为蔡老送上了支部书法家冯智老师书写的“初心长明”,窦立毅主委向老人解释了其中含义,寓意着老人的抗战初心如同明灯,永远照亮后人前行的道路。

随后,大家前往河口镇烈士陵村,探望同样99岁高龄的郭继胜老人。郭老1942年参军,1944年入党,同年8月到南通警卫团任特务员。1944年8月底,一架日军飞机在一门闸被击落坠水,他和团部一连迅速赶赴现场。危急时刻,郭老与战友杨爱生各带两枚手榴弹,潜水50米悄悄靠近飞机,趁4个逃出的鬼子不备,从背后将手榴弹扔进机舱,当场炸死17名鬼子,缴获92式机枪2挺等战利品,荣立三等功。此后,他随部队转战多地,参加了宣家堡战役、海安战斗、盐城战斗等,从特务排排长逐步升至连长,战斗中多处负伤,至今身上仍有未取出的弹片。郭老自豪地展示小腿上的弹片痕迹,那是光荣的“革命勋章”。民盟南通文化总支部为他送上支部书法家周道山老师书写的“山河永念”,以此铭记他为保卫山河所做的卓越贡献。

最后一站是袁庄镇时桥村,在田间的一座老房子里,102岁的苏银才老人在此居住。老人耳朵因当年战场炮声震聋,但提起过往,眼神格外坚毅。“我福大命大,能看到战友们用命换来的新中国!”苏老兴奋地说。他曾在抗战最前线奋勇杀敌,亲手斩杀6名鬼子,先后参加37次大小战斗。王家潭战斗中,子弹打穿他的两条小腿,未伤骨头的他经短暂治疗便重返战场;解放战争江阴战役中,面对敌人层层碉堡,他带头冲锋时被子弹穿肩过胸,距心脏仅毫厘,昏迷后在医院苏醒,医护人员称这是“奇迹”,这次负伤让他告别了部队。更令人动容的是,本为二等乙级残废的他,在抗美援朝“捐献飞机大炮”时,主动降为三等,将待遇让给国家。“比起牺牲的战友,我活着就是福分。”老人平静的话语里满是无悔。民盟南通文化总支部为他送上支部书法家王树堂老师书写的“岁月铭勋”,这四字正是他一生的写照——岁月流转,功勋不朽。

这些百岁抗战老兵,虽已白发苍苍、身形不再挺拔,却都是活着的抗战史书。他们用青春与热血捍卫国家尊严,用坚定信念与不屈意志谱写了壮丽的抗战篇章。在日本投降80周年的今天,看望这些老兵,既是表达敬重与关爱,更是对历史的深刻铭记与缅怀。(闻华轩)

编辑:民盟南通市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