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江苏晟贤律师事务所的一名律师,于2024年成为民盟吴江区委医卫三支部的一员,一年来,我从一名专注公益的法律人到兼具参政议政职责的盟员,身份的叠加让我对“奔走国是、关注民生”的民盟优良传统有了愈发深刻的体悟,也真正感受到了作为新时代青年盟员的责任与价值。
初心:让法律之光照亮无声角落
成为盟员前,我已在公益法律服务领域深耕数年。为打破法律从业人员与聋人群体的沟通壁垒,我自学了聋人手语,并担任多年的苏州市聋人协会公益法律顾问。这些年,我在苏州市区残联、聋人协会的支持下,为聋人朋友举办数十场普法讲座;在法庭上,我用专业法律知识为听障人士维权,让他们在无声世界中也能感受到法律的温度。这些实践让我深刻认识到,法律服务不应有盲区,公平正义更需精准送达。
在日常普法宣传工作中,我也尽心勤勉。2024年开始获聘吴江区震泽实验小学法治副校长,受聘以来多次为在校学生举办法治讲座,尽自己所能提升在校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尽到一个法律人的社会担当与责任。
民盟章程中“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为保障和改善民生而努力”的表述,与我多年的公益追求高度契合。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而民主党派则是畅通民意的重要渠道。我希望将专业所长与民盟平台结合,让更多弱势群体的声音被听见。这份初心,成为我入盟后履职尽责的精神原点。
实践:在参政议政中彰显盟员价值
入盟后,民盟“做深做透民生选题”的调研传统指引着我的履职方向。2025年,我结合多年助残法律服务经验,通过民盟吴江区委医卫三支部向吴江区政协提交了《精准加强残疾人法律服务》的建议。让我深受鼓舞的是,这份建议不仅被吴江区政协采纳,更得到区司法局、区残联的面对面回复,相关改进措施已逐步落地——残疾人法律援助绿色通道的拓宽、助残项目不断增加……
在社情民意工作中,我秉持“情况重要性、内容新颖性、现象普遍性和建议可行性”的标准,一年来撰写10余篇社情民意信息,并因为积极参与参政议政的信息撰写,于2024年10月获得民盟苏州市委颁发的“优秀新盟员”称号。其中,我撰写的《年龄不应是“免罪金牌”,规范处置老年人犯罪问题》的社情民意在2025年被吴江民盟报送至苏州市政协并被采纳。从个案维权到制度建言,民盟为我打开了更广阔的服务天地,让专业价值在参政议政中得到升华。
感悟:传承先贤精神 勇担青年使命
身处费孝通先生的故乡,“实地调查”的治学精神时刻激励着我。费老曾说“走出象牙塔,步入田野间”,这与民盟“发动专家实地调研,形成上下联动机制”的工作方法一脉相承。在参与盟组织的调研活动中,我愈发理解:一名合格的盟员既要扎根专业深耕细作,更要胸怀家国放眼全局。
入盟一年,我深刻体会到民盟组织的温暖与力量。支部活动中前辈的悉心指导、参政议政培训中的知识碰撞、公益活动中的同心协力,都让我感受到民盟的责任担当。作为青年盟员,我们不仅是民盟历史的见证者,更应成为优良传统的传承者,在新时代续写“奔走国是、关注民生”的新篇章。
“路漫漫其修远兮”,入盟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我将始终牢记盟员使命,以法律为炬照亮公平正义之路,以民盟为帆驶向民生福祉之岸,让青春在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奉献中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