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南通经贸总支部一直关注民生,积极探索创新街区保护利用的有效机制,赋能文旅经济,助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古城保护与更新利用新标杆。4月12日,由民盟南通经贸一支部宣传委员康爱勤发起并主持的民盟南通经贸总支与寺西保护利用党支部“党盟共建”活动在寺西保护利用专班办公室进行。民盟南通市委会副主委、南通市司法局局长侯艳秋,南通市濠河办副主任、西寺保护利用党支部书记陆春新,民盟南通市委会办公室主任刘雷,和平桥街道统战委员季钦,民盟南通经贸总支主委黄梅,民盟南通经贸一支部主委周辉以及部分盟员代表参加活动。
民盟南通经贸总支一行走进寺街、西南营历史文化街区,实地走访金沧江故居、南关帝庙老明清住宅群,参观“蓄力一纪”主题展,深度调研南通老城历史文化脉络,以及街区活化利用的创新实践成果。据陆书记介绍:寺街、西南营是南通城市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积淀最深厚的两大历史文化街区,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濠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南通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历史城区。这里走出去了徐惊百、史白、顾迅逸、钱素凡等一批革命先贤,同时也留下了古郡庙、南关帝庙、通崇海泰总商会、辛亥革命南通总部等众多人文遗迹。
近年来,按照“小规模、渐进式、微更新”的工作思路,崇川区完成两个街区腾迁疏解和保护修缮。截至2021年,共完成三批九次腾迁,84%的原住民(约2300户)搬进新居,老街区的公共空间得以释放。同时,对街区内已经腾空的历史建筑进行修缮保护,积累工作经验。金沧江纪念馆、南关帝庙明清建筑群、柳家巷通崇海泰商务总会等一批“老古董”陆续群焕发新颜。
实地调研完毕,大家回到寺西保护利用专班指挥部开展座谈,陆春新书记再次给大家展示了寺街、西南营改造的规划图,2024年下半年,崇川区政府正式启动“点亮寺西”工程,聘请为泉州古城策划的上海咑开团队,启动寺街“一寺一街一巷”、西南营“一环一带一驻地”活化利用计划。“整体的保护利用遵循三个原则,一是保持街区传统风貌,二是体现南通本地建筑特色,三是广泛听取各方建议意见。”陆春新书记表示,根据这三个原则,目前已经形成初步方案。
在座谈交流会上,民盟南通经贸总支与寺西保护利用党支部各自介绍支部概况与工作特色,围绕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展开研讨,就深化党盟共建、拓展合作路径达成广泛共识。
经贸总支主委黄梅表示,今后将立足资源聚合与优势互补,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发挥民主党派专业优势为动能,构建常态化协作平台,系统推进历史街区保护活化与可持续发展。
民盟南通市委会副主委侯艳秋对本次党盟共建活动表示了充分认可,并提出南通寺西街区的改造提升,需要紧扣“三个打造”的发展理念:一是打造多元融合的消费场景。面对外循环承压的现状,激活内需、促进消费成为关键。寺西街区应立足本地消费需求,构建层次丰富的消费业态,让本地居民“愿意来、留得住、常消费”,进而以本地消费带动外地游客,以口碑传播扩大影响力,为街区注入持久活力。二是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场景。依托南通“教育之乡”的历史底蕴,深度挖掘百年通中文化资源,打造具有辨识度的教育文化IP,让文化可感知、可体验、可消费,形成寺西街区的独特文化魅力。三是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活场景。街区的发展离不开“烟火气”,要避免过度商业化导致的空心化。通过完善社区配套、优化居住环境、保留传统生活业态,吸引居民安居乐业,保持街区的生活气息与温度,让寺西街区真正成为“有记忆、有温度、有活力”的城市生活空间。
最后,在大家共同见证下,民盟南通经贸总支与寺西保护利用党支部共同签约,打造党盟共建活动基地,推动街区可持续发展。
(康爱勤)